一來,聖主和中樞勢必將計就計,先讓安東和平壤打個你死我活,如此聖主和中樞就能輕而易舉實現第三次東征之目標,同時還能漁翁得利,運氣好的話,或許還能把兩個對手都置於死地。
既然有了這樣的打算,聖主和中樞當然要竭力撫慰安東了,於是非常慷慨地給了安東四個軍兩萬人的建制,如此安東不但得到了一定數量的民政救濟,還能得到固定數量的軍需供給,而安東有了這些錢糧武器,不但可以迅速穩定下來,還能鞏固和加強防禦力量,確保主力大軍東征期間安東穩如泰山。
裴世矩看到李風雲面露笑容,問道,“如此結果,你可滿意?”
李風雲深施一禮以表感謝,“某將以滅亡高句麗來報答明公之恩義。”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裴世矩說道,“事已至此,你我已無退路,此仗只能勝不能敗。”
李風雲點點頭,手指詔書說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今安東大都護府既已落地,安東大軍亦將開始遠征之行。”
“何時出發?”裴世矩問道。
“明日。”
裴世矩看了他一眼,遲疑少許,說道,“安東大都護府建立之後,你就是李平原,而李子雄並不能代替李平原處置軍政事務。”
“此仗李風雲傾盡全力,聯盟主力傾巢而出,李子雄亦率軍遠征。”李風雲躬身為禮,“從明日起,明公就是安東主宰。”
第九百八十三章 幸福來得太突然
二月十四,夜,聯盟大總管府軍議。
此刻參加軍議者,都是堅持留守安東的豪帥們,還有就是突厥松漠牙旗、奚族五部、契丹八部以及霫族六部派駐於安州的特使,而其他人因為都要參加東征,已經在過去的十天內陸續北上赤峰總營集結。
李風雲高踞上座,舉目看看大堂上的豪帥們,頗為感慨。隨著自己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實力越來越強,追隨者也越來越多,但有些人,甚至是早年就追隨自己的人,卻因為自私和短視,距離自己越來越遠了。不過無可厚非,人各有志,當初他們追隨自己就是因為看到了希望,如今安東迴歸中土,希望變成了現實,眼前利益唾手可得,“飢不擇食”也在情理之中,要求他們跟著自己繼續走下去,去追求更大的利益、去實現更大的理想,的確強人所難。
李風雲開門見山,直接把聖主詔令的內容說了一遍。
豪帥們聽說安東大都護府“落地”,豐厚利益到手,頓時喜笑顏開,氣氛異常熱烈。
安東大都護裴世矩,眾望所歸,而安東有了這棵參天大樹做靠山,未來利益可期。
安東副大都護李平原。李平原何許人也,在聯盟高層已是公開秘密,而李平原出任安東副大都護,主掌安東軍事,這也在大家的預料當中,畢竟東都無論怎麼妥協,也不會允許白髮賊李風雲高居廟堂,更不會開一個壞頭讓天下叛賊競相模仿以致於天下大亂。只是,李風雲何去何從?遠征高句麗,是不是就是李風雲的最後一戰?
至於大都護府其他官員,不論是熟悉的還是陌生的,大家關注有限,對豪帥們來說,當前最關切的是軍隊整編,這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東都給了我們四個軍的建制。”李風雲終於說到了“要害”,而大堂上亦是一片肅靜,豪帥們目光熱烈,翹首以待。
聯盟前後左右四路總管府及下轄諸軍都不願參加第三次東征,雖然給出的理由都是疲憊不堪、難以為繼,但真正的原因就是捨不得眼前利益,就是要儲存實力。再說他們本來就不是李風雲的嫡系,一直都是李風雲的盟友,與李風雲並肩作戰,之前都是有難同當,現在有利益了,有福同享了,當然不會錯過,當然不想再與李風雲一起同甘共苦了。而更重要的是,東都以安東大軍參加第三次東征做為招撫前提條件,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藉助第三次東征打擊、削弱乃至消滅安東軍隊,東征戰場實際上就是個陷阱,掉進去的後果十有**就是全軍覆沒,如此九死一生的危險與眼前現實利益沒有任何可比性,豪帥們的選擇不問可知。
李風雲然諾仗義,好人做到底,直接把豐厚利益送給了豪帥們。
左路總管府(總管霍小漢)及其下轄的帥仁泰部、石長河部、韓進洛部、裴長子部,也就是原魯西南的義軍隊伍,整編為長漢軍,負責鎮戍饒樂都督府,屯駐於託紇臣水以東。
右路總管府(總管王薄)及其下轄的郭方預部、秦君弘部、左君行部、左君衡部和王薄的本部軍隊,也就是原魯西北和魯東的義軍隊伍,整編為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