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黃,空口說白話,胡扯八道。
再退一步說,就算聖主和中樞接受了這個不可思議的條件,其目的也不是給你自治權,而是要借刀殺人,借第三次東征來剷除你這個禍患,然後不費吹灰之力,輕輕鬆鬆就摘取了安州和東北這顆熟透的桃子。
看到崔弘升神情嚴峻,久久不語,崔鈺有些著急,忍不住說道,“大人,如今聖主急於招撫,而安州又開出了讓聖主難以拒絕的條件,聖主迫不得已之下,亦有可能妥協退讓。”
崔弘升看了崔鈺一眼,搖搖頭,“如果第三次東征,以安東軍隊為主力,安東是否具備這樣的實力?如果聖主的妥協是將計就計,是以暫時的忍讓來剷除禍患,來贏得對安州和東北的絕對控制,安東是否具備反制之力?”
崔鈺啞口無言。
崔弘升轉目望向崔九。
崔九猶豫了一下,鄭重說道,“當初他說出塞作戰,誰又能想到他竟然以摧枯拉朽之勢收復安州,橫掃東北,一舉逆轉危局?”
崔弘升躊躇良久,想反駁,卻找不到恰當的理由。李風雲的成功,終究不能歸結於運氣,而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就是實力,誰敢說,李風雲出任東征選鋒,就不能再創奇蹟?
第九百四十六章 自作孽
十二月十一,安州,方城。
上午,李子雄以共商機要為名,請袁安和孔穎達速至書房相聚。
袁、孔兩人匆忙趕到,結果看到蕭逸、李珉和李安期已經在坐。袁、孔兩人看到李安期,均是驚訝不已。
袁安認識李安期,並知道李安期做為齊王秘使已秘密抵達安州,只是這兩天他太忙,而李安期亦不能拋頭露面,所以兩人即便有見面密談的想法卻難以如願。而孔穎達與李安期同為山東儒林年輕一代的翹楚,不但認識,更是莫逆之交,這些年因為孔穎達投身於楊玄感門下,飛黃騰達,而李安期卻受父親李百藥的連累絕跡於仕途,兩人從此天各一方、天差地遠,也就斷了音訊,此刻突然重逢,當真是驚喜交加。
三人親熱寒暄,袁、孔兩人亦猜到李子雄相邀之目的,那就是隨著局勢向可預見方向高速發展,聯盟與齊王之間的關係必須及時調整,只是如何調整,向哪個方向調整,聯盟核心層成員當然要討論一下,而李安期之所以能夠列席其中,並不是因為他是齊王秘使,而是因為他是李百藥的兒子,是聯盟與齊王之間的聯絡人,更重要的是,他是李平原的侄子,這使得他們父子兩人與聯盟利益緊密相連,試想關鍵時刻就連齊王都竭力拉攏他們父子,更不要說聯盟了,理所當然要把他們父子牢固“捆綁”在聯盟這條船上。
坐定之後,李子雄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當初所定的出塞發展之計已初見成效,出塞征伐的戰果遠遠超過了當初的預料,不但收復了安州,還橫掃了東北,使得聯盟塞外“立足”的時間大大縮短,以匪夷所思的速度進入了發展階段,而發展的快慢僅靠聯盟自身肯定不行,就像出塞征伐需要長城內的大力支援一樣,聯盟在塞外的發展同樣需要外力的幫助,然而,長城內為防養虎為患,必然調整策略,改支援為遏制甚至是削弱,不可能任由聯盟發展壯大以致尾大不掉、自取其禍。
矛盾就在這,解決的辦法亦很簡單,兩個辦法,一個是聯盟繼續對外征伐,以戰養戰,也就是李風雲所堅持的底線,以參加第三次東征高句麗來換取安州和東北的自治權,但缺點是風險太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失敗乃至全軍覆沒,以致功虧一簣,大好局面瞬間化作烏有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將計就計,既然聖主和中樞有意把齊王、李渾、李子雄和李風雲等幾股勢力做為對立面樹立起來,那大家乾脆扯掉“遮羞布”,公開結盟,抱成一團,一致對外,如此幾股勢力可以取長補短互為聲援,共同發展,但缺點是敵眾我寡,眾矢之的,一旦被對手群起而攻之,則有灰飛煙滅之危。
然而,仔細權衡利弊,兩害相權取其輕,第二個辦法顯然對聯盟更有利。聯盟自離開蒙山轉戰至今,大半年時間,北上數千裡,一路激戰,將士疲憊,迫切需要一段充足的休整時間,而回歸中土後,與齊王、李渾攜手合作,利用齊王和隴西成紀李氏的龐大政治資源,立足北疆發展壯大,在南北戰爭日益臨近這個大背景下,相信聖主和中樞為了顧全大局,亦不會“相煎太急”自毀長城,如此一來,聯盟就可以停下來喘口氣,可以利用這段寶貴的時間穩固安州、東北局勢,加強自身實力建設,為迎接南北戰爭做好充足準備。
李子雄的傾向很明顯,他不支援聯盟參加第三次東征,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