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5部分

其造成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李稍作分析後,又說道,“據說,聖主獲悉斛斯政叛逃後,驚怒交集,連夜帶著行宮渡過遼水,飛馳回國。兩天後,也就是六月二十八,遠征軍開始陸續撤離,但聖主下達的撤離詔令是,遠征軍撤至懷遠、通定兩鎮駐紮,並沒有命令他們撤回關內,甚至都沒有命令他們撤至遼西。”

李停了片刻,看看屋內豪帥們,問道,“聖主為何先於遠征軍撤過遼水?在國內形勢惡化,東都危機隨時都會失控的情況下,聖主為何命令遠征軍駐紮於邊陲重鎮,而不是撤回國內平叛?”

豪帥們若有所思,但沒有人回答。

李自問自答,“很簡單,行宮內的叛逆肯定不止斛斯政一個,而遠征軍內部肯定也有叛逆,聖主雖然有能力確保行宮的安全,卻無法保證遠征軍不會內訌,一旦有遠征將領臨陣叛亂,則後果不堪設想。還有,臨渝關是連通幽州和遼西的咽喉要道,一旦涿郡有人叛亂,北平有叛逆同黨,臨渝關陷落賊手,則聖主和行宮就必然被困於關外,後果同樣不堪設想。”

豪帥們頻頻點頭,認同李的分析。

“聖主和行宮安全返回國內,暫駐涿郡臨朔宮後,遠征軍是不是就安全了?隱藏在遠征軍內部的叛逆是不是就能抓住了?”

“答案是否定的。”李繼續說道,“遠征軍的穩定至關重要,它直接關係到聖主和中樞能否牢牢控制遠征軍,而聖主和中樞能否控制遠征軍,又直接關係到聖主和中樞是否有絕對力量穩定國內局勢,是否有能力確保北疆的安全。”

“沒有軍隊,沒有實力,聖主和中樞必將一敗塗地。所以某的推斷是,不論東都局勢如何變化,聖主和中樞暫時都不會離開涿郡。”

“如果東都局勢已經逆轉,聖主和中樞當然要靜觀其變,畢竟平叛後,要政治清算,要處理二次東征失利後所帶來的一系列危機,要極力挽救聖主和中樞的權威以加固執政地位,要依據南北關係的最新發展擬定明年的國防策略,等等,而這些策略的擬定都需要時間,尤其需要強大實力為後盾。目前聖主和中樞所能倚仗的最大實力就是遠征軍,因此他們必須等到遠征軍徹底穩定下來才會返回東都,但這同樣需要時間。反之,若東都局勢日益惡化,國內政局面臨崩潰之危,聖主和中樞就更不會離開涿郡了,因為他們必須等待遠征軍返回關內,必須與遠征軍一起南下平叛,這同樣需要時間。”

“如何才能保證遠征軍的穩定?首先要保障軍需,要保障糧草輜重,要保障大運河的暢通;其次要保障關內和關外的交通安全,確保遠征軍可以隨時返回關內,為此必須在最短時間內肅清關內涿郡、漁陽和北平三郡的叛逆,肅清關外遼西、遼東等邊陲地區的叛逆;再次就是要肅清遠征軍內部的叛逆,把所有可能存在的隱患統統剷除。但要做到這些,需要大量時間。”

“綜上所述,某的結論是,聖主和中樞雖然暫時不會離開涿郡,但他們的主要精力會放在遠征軍的穩定上,放在北疆的安全上。另外涿郡鎮戍力量自副留守陳稜帶一萬大軍南下東都平叛後已嚴重不足,而聖主和中樞匆忙撤回國內所帶兵力有限,最多也就是保證行宮安全,如此推算下來,只要我們在高陽戰場上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涿郡方面的支援態度就不會太堅決,救援力量就不會太多。”

李的分析和推演最終贏得了豪帥們對“分兵攻打高陽和飛狐”之計的支援,於是大家的商討隨即轉入具體的作戰部署,誰帶左路大軍?誰帶右路大軍?誰去攻打高陽?

攻打高陽的危險性可想而知,有豪帥忍不住就問了,“明公,我們是否一定要打高陽?”

“一定要打。”李不假思索地說道,“還有兩個月就是冬天,而北方的冬天很漫長,我們目前所囤積的糧食根本不夠我們過冬。”

“明公不是說飛狐有盆地,蔚城有平原,有大量可耕土地嗎?既然如此,我們打下飛狐和蔚城,豈不就有糧食了?”

李搖頭,“當地人自己都吃不飽,都要靠官府救濟度日,哪來的糧食給我們?”

有人吃驚了,“明公,你不是說,那裡的耕地足夠養活我們嗎?如果當地人自己都吃不飽,我們又如何生存?”

“那些當地人主要是諸種胡虜的後裔,以畜牧為主,雖然官府也分配了土地,也有漢人教授他們耕種之術,但他們頑固保守,難以接受,導致土地大量荒廢,都成了放牧的草場。”李耐心解釋道,“這些當地人並不是漢化後的鮮卑人,而是近幾十年從塞外遷移而來的諸種部落。”

“大約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