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2部分

李氏的對策便是控制聯盟,為己所用,為此,趙郡李氏積極“試探”,主動向聯盟提出了要求,暫時屯駐封龍山。

聯盟為了向趙郡李氏表達自己的“善意”,一口答應。聯盟迫切需要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進行休整,並利用休整的時間拿出具體的“立足”之策,而封龍山正合聯盟之意。

封龍山位於太行山東南麓,距離趙郡元氏城近在咫尺,而元氏城正是趙郡李氏東祖房諸支的重要居住地,河北大儒李孝端、李孝基、李孝俊、李太沖、李賓王等人都在此地,或貽養天年,或縱情山水,或開館授學,門生弟子往來奔走,正好可以給聯盟以最好掩護。

封龍山位於趙郡和恆山郡的交界處,向西百餘里便是太行八陘中的井陘要隘,越過井陘就是太原郡,而向北百餘里則是滹沱河,越過滹沱河可直奔恆山,深入太行腹地,因而封龍山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可確保聯盟進退無憂。

李子雄、陳瑞、韓曜帶著大總管府在驍騎軍的護衛下,緊隨選鋒軍之後抵達封龍山,對趙郡李氏為聯盟軍民所指定的屯駐地認真仔細的巡查了一遍,在確保安全之後立即下達了各軍府駐紮之地,以封龍山為中心部署了一個攻守兼備的大戰陣。

此刻主力軍府尚在行進途中,聯盟所屬的工匠、民夫、將士們的親眷以及之前追隨河北義軍艱難求生的難民,還有全部的糧草輜重,距離封龍山還有一兩百里,即便晝伏夜出,也無法隱藏行蹤了。沿途地方官府雖然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拖延不報,但如此一支龐大的叛亂隊伍經過他們的轄區,就算秋毫無犯,相安無事,各人可以自掃門前雪,只是紙包不住火,叛軍遲早要燒殺擄掠,要禍害一方,到時追究下來必受連累,所以地方官府肯定要報奏聖主和中樞,不過是時間早晚而已。

這對聯盟來說是迫在眉捷的危機,雖然東都風暴還在肆虐,聖主和中樞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東都平叛上,但還有一部分精力是放在南北關係上,而若想確保長城安全,先要確保北疆穩定,若北疆亂了,比如聯盟在太行南北兩麓燒殺擄掠,嚴重影響到了代晉幽燕冀等地區的形勢,則必然影響到長城鎮戍,進一步加劇南北關係的惡化,因此可以肯定,當聖主和中樞接到有大量叛賊活躍在河北太行一線的訊息,必定調兵圍剿以絕後患,必定要搶在形勢尚未失控之前把所有不穩定因素剷除在萌芽之中。現在中土是內憂外患,聖主和中樞是顧此失彼,東都叛亂尚未平定,河北又有逆賊為禍,考慮到河北賊背後可能有北虜的影子,為防事態失控影響北疆安全,聖主和中樞當然要以雷霆之勢掃平北賊,以最小代價贏得北方的安穩。

對這一危機聯盟有所預料,畢竟北虜在長城外虎視耽耽,如果長城內再有叛亂,長城腹背受敵,對北疆來說就是雪上加霜,聖主和中樞當然要傾力剿內賊。攘外必先安內,東都叛亂要平定,北疆局勢更要穩定,不容有任何差池,一旦影響到國防影響到邊疆鎮戍,豈不是自毀長城?長城一倒,生靈塗炭,中土受難,聖主和中樞不要說堅持改革了,恐怕連國祚都難以保全。所以聯盟的立足之路非常艱難,狂風暴雨即將鋪天蓋地呼嘯而來,聯盟沒有退路,只能迎難而上,在逆境中殺出一條血路。

現在李風雲下落不明生死未卜,聯盟沒有統帥,沒有主心骨,即便對危機有所預料,有所對策,但沒了“定海神針”,豪帥們各懷心思、各有其利、各謀出路,初期或許還能維持合作,時間長了,危機大了,形勢嚴峻了,利益損失不可遏止了,必然各奔東西,一鬨而散,分崩離析。因此現在聯盟更需要兩大級豪門的幫助,利用兩大級豪門的威望來穩定軍心提振士氣,來緩和內部矛盾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趙郡李氏的老宗主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動了趁火打劫控制這股力量的念頭,畢竟李風雲是趙郡李氏子弟,聯盟是李風雲一手打造,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現在李風雲不在,趙郡李氏於情於理都有義務和責任接手聯盟,維持聯盟穩定,同時也是確保地方安全,保障自身利益的需要。日後若李風雲回來了,當然會感激宗族的臨危相助,會給宗族以回報,而宗族也利用這個機會成功地把“手”伸進了聯盟,可以利用這些“手”影響甚至控制聯盟決策,反之,直接透過這些“手”掌控聯盟,為己所用,為自身謀取利益,空手套白狼,佔盡便宜。

趙郡李氏伸手聯盟的“手”,一個是西祖房的落魄子弟,仗劍行俠的李思行,一個是南祖房的叛逆子弟,為了生計不得不行走****與盜賊為伍的李孟嘗。

李思行二十多歲,文武兼備,以俠義聞名於燕趙綠林,混跡於黑白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