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次當你殺進中原;威脅到通濟渠安全;影響到二次東征之成敗時;必會遭到東都的傾力圍剿。”
李風雲的眉頭皺得更深了。李密這是什麼意思?東都傾力圍剿我;東都衛戍軍主力都到了通濟渠戰場;對楊玄感發動兵變後攻打東都豈不是更加有利?
“如果東都的大軍出來了;與某激戰於通濟渠;對你們攻打東都必然有利。”李風雲冷聲說道;“但聽你所言;似乎不贊同某攻打通濟渠。”
李密驚訝地望著李風雲;欲言又止。
李風雲從李密驚訝的眼神裡彷彿看到了什麼;突然靈光一閃;頓有所悟;“你們不打東都?”
“打東都?”李密吃驚地問道;“誰告訴你;我們要打東都?”
李風雲的表情有些難看。他走進了一個誤區;記憶的歷史中;楊玄感在黎陽發動兵變後便去打東都了;但楊玄感是倉促起兵;不是選擇在時機最好的七月;而是在時機並不好的六月;也就是說;他打東都可能是迫不得已的無奈之舉;而在楊玄感的原定計劃中;首要攻擊目標未必就是東都。東都是中土政治中樞所在;重要性不言而喻;城池高大;防禦堅固;易守難攻;對於兵變者來說;拿下它的難度太大;而更重要的是;中原是四戰之地;拿下東都後能否守住?如果守不住;拿下東都又有什麼意義?明知必敗;還要逆天而行;豈不是找死?
李風雲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一個很大的錯誤。
。。。
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中下三策
如果楊玄感發動兵變後的首要攻擊目標不是東都;那麼李風雲此次西進中原劫掠通濟渠;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惡化東都局勢;但這種惡化卻未必對楊玄感有利;而這或許正是李密飛馬而來的真正原因所在。
李密看到李風雲沉默不語;凝重的神情中露出一絲憂鬱和不安;忍不住追問道;“誰告訴你;我們要打東都?抑或;這是你自己的估猜?但以你的謀略;應當知道攻打東都的風險太大;我們一旦久攻不下;必死無疑;如此巨大風險;誰敢行險一搏?”
李風雲也忍不住了;試探道;“在某看來;攻打東都的難度雖然非常大;但如果你們七月起兵;乘著東征大軍已殺到平壤城下;水師也已渡海而去的最佳時機攻打東都;則時間上較為充足;而有了時間;一切皆有可能。”
“皆有可能?”李密連連搖頭;臉上的神情非常複雜;有不屑也有無奈;“正因為皆有可能;所以才複雜;正因為複雜;所以才更沒有可能。”
李風雲若有所悟;當即意識到在兵變決策上;楊玄感和李密意見相左;而李密顯然難以說服楊玄感。李風雲繼續出言試探;“既然你對攻打東都如此悲觀;那你的目標在哪?北上還是西進?”
李密的眼裡掠過一絲驚訝;情不自禁地脫口問道;“你憑何判斷某的目標不是北上就是西進?”
李風雲笑而不語。某當然知道;某知道歷史前進的軌跡;而現在某並沒有力量去改變歷史前進的方向;歷史車輪還是行駛在固有的軌跡上;所以不出意外;你在這場兵變中的軍事謀略依舊是那個著名的“上中下”三策。
李密繼續追問;“在你看來;北上如何?西進又如何?”
“據某所知;司農卿、檢校左翊衛將軍、葛公趙元淑奉旨鎮戍臨渝關;而臨渝關是連通幽州與遼東之咽喉;只要趙元淑舉兵響應;則遠征糧道斷絕;聖主、中樞和數十萬遠征將士亦被阻絕於關外進退失據;雖水路運輸可以給聖主以支撐;但這個支撐時間非常有限;大雪一下;寒冬來臨;遠征軍陷入飢寒交迫之窘境;必然崩潰;如此則聖主敗亡。此策正好擊中聖主要害;實為上策;但此策卻有致命破綻。”
當李到趙元淑時;李密非常震驚;臉色大變;本想急切質疑李風雲的訊息來源;但不待他開口;李風雲就拿出了一個北上之策;信手拈來;輕而易舉;似乎早有腹案;而讓李密再一次吃驚的是;李風雲所說之計竟與他的北上之策一模一樣;而尤其讓他吃驚的是;李風雲竟然質疑此策;認為此策有致命破綻;那麼破綻在哪?
“趙元淑的確有機會在臨渝關發動兵變;但趙元淑此舉不僅會威脅到聖主、中樞和數十萬遠征軍將士的安全;威脅到遼東和遼西的安全;更會威脅到整個中土的安全;所以可以預見;只要趙元淑有所異動;第一個瘋狂的就是涿郡留守段達。段達是聖主的親信愛將;直接指揮涿郡、漁陽和北平三郡的所有邊疆鎮戍軍;帳下至少有三四萬軍隊;一旦幽州邊軍在他的指揮下瘋狂攻擊臨渝關;再加上遼西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