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5部分

雲知道未來;齊王楊喃和韋福嗣、董純、李善衡又都是膽小謹慎之輩;兩下結合;自然不會再去豪賭。

李風雲衝著李子雄搖搖手;示意他稍安勿躁;“建昌公;你聽某說完;再做定論如何?”

韋福嗣和董純也勸了兩句;大家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撕破臉了;內訌了;對誰都沒好處。

李風雲拿出了利用這場兵變牟利的計策。

李風雲退出齊魯後;率軍西進;第二次殺進中原;第一個目標還是通濟渠;同時吸引東都方面的注意力;以掩護楊玄感發動兵變。楊玄感兵變後;東都兩面受敵;必然收縮防守;這時候李風雲率軍殺進京畿;攻打第二個目標;東都。

東都能不能拿下;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有兩個關鍵;一個是東都的內應能否成功開啟城門;尤其重要的是;能否開啟皇城和宮城的大門;若楊玄感拿不下皇城和宮城;拿不下中土最高權力的象徵;則等於沒有拿下東都;政治上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其二;各路救援東都的軍隊來得快不快;若救援軍隊搶在楊玄感攻陷東都之前抵達戰場;則楊玄感兩面受敵、兩線作戰;基本上喪失了奪取東都的可能性;也就是說;兵變將不可阻止的走向失敗。

若兵變即將失敗;李風雲就果斷離開東都戰場;假借北上阻擊聖主的名義;攻打第三個目標黎陽倉;大肆劫掠黎陽倉的糧草武器後;移師北上;依託太行山;在代恆燕趙之間發展壯大。

齊王是救援東都的軍隊之一;但因為齊王身份的特殊性;關鍵時刻;楊玄感必然要拉齊王“下水”;拉“齊王”陪葬;而聖主則要防備齊王背叛;對他全力戒備;於是在東都戰場進入僵持之期;齊王便要以追剿李風雲為名;主動離開東都戰場;渡河北上;那時聖主迫於無奈;不但會同意所請;還會給予其相當大的政治利益以為安撫。

如此一來;李風雲北上了;齊王楊喃也北上了;齊王據北疆而稱霸的第一步就算成功了。

李子雄忍不住了;直言不諱地問道;“若越國公拿下東都呢?”

“那越國公面臨的危機就更大。”李風雲嘆道;“誰來做皇帝?齊王還是代王?抑或;越國公於脆篡位;自己做皇帝?”

滿座皆驚。

。。。

第三百五十九章 陰險的假設

楊玄感要篡位?他發動軍事政變的真正目的是篡位;是自己做皇帝?

這個推論太驚人了;不但震驚了李子雄;也給了韋福嗣、董純和李善衡以強烈衝擊。

如果李風雲的推論是正確的;楊玄感發動這場軍事政變的目的本身就不單純;他欺騙了所有的同盟者;那麼他當然很難得到中土保守勢力的傾力幫助;更難贏得各大貴族集團的鼎力支援;他的失敗是完全可以預見的。

這就是矛盾的根本所在;也是李子雄最為憤怒的地方。

如果齊王楊喃願意做“大旗”;願意誓死一搏;那這場兵變肯定有成功的把握;畢竟齊王楊喃的身份、聲望和實力擺在那裡;雖然不能一呼百應;但支持者肯定很多。然而李風雲從接觸到齊王楊喃開始;就反覆“灌輸”兵變必敗的預言;並拿出一大堆理由做為證據;結果就變成了現在這種糟糕的局面;齊王誓死忠誠聖主;更不願意拿身家性命去賭博。如此一來;兵變者一開始就處於不利處境;政治上非常被動;勝算當然小了。

這也是李子雄質疑李風雲的原因所在。現在回頭想想;從去年李風雲突然西進中原開始;似乎就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悄無聲息地操控著局勢。如果沒有李風雲西進中原;齊王楊喃哪有機會逃離東都?如果齊王楊喃沒有逃離東都;那麼當聖主迫於政治上的被動而發動新一輪的皇統之爭;事實上廢黜了齊王楊喃的皇統繼承人資格後;齊王楊喃就會被變相囚禁;二次東征時;聖主就會把他帶上以防意外;這樣不論兵變結果如何;齊王都算徹底廢了;在中土陷入分裂和戰亂時;已經起不到任何作用。

然而現在齊王的處境就不一樣了;政治上進退無憂;若能充分利用這場兵變建功;不但可以有效緩和他與聖主之間的緊張關係;贏得一些政治上的利益;還能再一次遠離東都;在北疆戰場上繼續建功;腳踏實地的發展壯大;直至割據一方;待中土陷入分裂和戰亂時;齊王便有能力拯救中土於危難;力挽狂瀾了。

如此高瞻遠矚、精妙宏大的佈局;不但需要卓絕的智慧和謀略;更需要豐富的政治經驗;所以可以肯定;這個佈局不是出自年紀輕輕的李風雲之手;而是出自他背後的那些持中立立場的政治勢力之手。由此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