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過家家;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演變成一場災難。
崔鈺懊悔不迭;自己還是太沖動了;不顧勸阻以身涉險來到叛軍大營;試圖以強權壓人;以強硬手段脅迫李氏俯首聽命;只顧自家利益;卻置李氏利益於不顧;逼得李氏以強硬手段反擊自己。
如今怎麼辦?李氏當著自己的面揭開了李風雲的真實身份;把李氏的利益與李風雲的利益捆綁到一起;損害李風雲的利益就等於損害李氏的利益;逼得自己不得不放棄之前所擬定的計策;而更嚴重的是;自己若承認李風雲的顯赫身份;崔氏必被捲進一個難以預測結果的驚天漩渦中;也就是說;李風雲造反失敗;李氏固然會受到牽連;崔氏也難獨善其身;所以;自己在明面上;無論如何都不能承認李風雲的真實身份;只能把剛才聽到的當作李安期的口誤;如此一來李安期雖然成功“阻擊”了自己這一次對李氏利益肆無忌憚的損害;卻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李氏在兩家合作中的劣勢處境。只是;此舉終究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對付得了一時;卻應付不了一世;必將給兩家的合作帶來深遠影響。
乍一見面;雙方就陷入這種窘境;崔鈺想不到;李風雲亦沒有想到;而如此窘境下;崔鈺已無法依照預定之策;以自己突然降臨所造成的震撼效果打李風雲一個措手不及;迫使他答應自己的條件;而李風雲不但給崔鈺打了個措手不及;還給李安期打了個措手不及;連續兩記“悶棍”;把李風雲打得頭暈眼花;不知東南西北了;所以正題已不能繼續;只能虛情假意一番;安排崔鈺先行休息;等雙方都冷靜下來了;找到對策了;再行商談。
親自安頓好崔鈺之後;李風雲便把李安期請到了自己的軍帳;直言不諱地詢問他為何要在崔鈺的面前喚自己“小叔”;目的何在?
“她冒著難以想像的風險;紆尊降貴出現在這裡;其目的是什麼;你應該很清楚。”
李風雲點點頭;心知肚明。因為崔氏對今年的東都政局做出了錯誤的分析;對二次東征過於樂觀;對家族重振有了錯誤預期;所以制定了錯誤的對策;試圖利用自己這股力量擊敗齊王楊喃;但被自己嚴詞拒絕了;於是崔鈺親自來威逼自己;在自己避而不見之後;遂以身犯險闖上“門”。
“某家大人已經把你的出身隱晦告訴她了;但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依舊把你當作一個可以隨意驅使的工具;這逾越了兩家合作的底線;損害了李氏的利益。”李安期冷笑道;“某必須給她一個警告;阻止她恣意妄為。她以為她是誰?還是當初的王妃嗎?她不過是一個廢黜王妃;她應該恪守自己的本分;不要以為有聖主的恩寵就可以為所欲為;她還沒有資格欺辱我李氏;以損害我李氏的利益來滿足她崔氏的私慾。”
李風雲總算明白了;李氏擔心自己抵禦不了崔氏的強權;於是公開給自己“撐腰”了。這是好事;兩大豪門的利益衝突越是激烈;對自己的發展越有利
沉吟稍許;李風雲問道;“她親自來此;想從某這裡得到甚?”
。。。
第三百二十章 李安期的期待
“你告訴他們;今夏東都要爆發兵變;但你堅稱兵變者不是齊王;那麼是誰?”
李安期看了看若有所思的李風雲;繼續說道;“你對東都政局的推演;與崔氏對未來局勢的預測;完全不一樣;這使得雙方之間的合作失去了基礎;但你正確預測了第一次東征的結果;如果這一次你又預測正確;那麼崔氏就失去了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最佳機會;所以她親自來找你;目的很簡單;就是讓你拿出確切證據來證明你的預測。”
李風雲嗤之以鼻;“某又不是神仙;如何拿得出證據?所謂推演;本身就是把存在於未來的無數種可能一一推算出來;然後尋求萬全對策;如果有確切證據;那還需要推演嗎?”
“存在於未來的無數種可能;那正是證明你推演的證據。”李安期不假思索地問道;“如果東都爆發兵變;齊王是可能的兵變者之一;那麼還有哪些人也是可能的兵變者?”
李風雲立即警覺起來;目光陰戾;透出幾絲殺氣。
李安期當即意識到自己的小心思給李風雲看穿了;“小叔;如果你的推演準確;這就是我李氏東山再起的機會;千載難逢的機會啊。”
“所以你阻止她;想從某這裡獨享千載難逢的機會?”李風雲生氣了;厲聲質問道;“你竟敢算計某?”
“小叔;我們是一家人;是血脈至親……”
“某告訴你;鄭重告訴你;你給某記牢了。”李風雲手指李安期;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