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梁德重知道;他被人算計了;掉進了陷阱;不可能得到支援;固守待援肯定是死路一條;唯有死戰;殺出一條血路。
一夜激戰;梁德重終於“幸運”的突圍而走;隨行僅剩數十名親衛;餘者盡沒。
。。。
第兩百八十八章 聖主的報復
梁德重大敗;徐州諸鷹揚經此一戰後損失嚴重;接下來徐州不論是戡亂還是鎮戍;都只能暫時依靠齊王楊喃的兩萬大軍了。
梁德重剛剛敗走桃園;齊王楊喃就在磐石山擊敗了叛軍;並尾隨追殺;迅速抵達桃園戰場。李風雲措手不及;倉皇撤離;途中以沛城鷹揚郎將韋雲越為首的一批被俘軍官乘機逃亡。李風雲果斷渡過沂水;再度攻佔郯城。
齊王考慮到徐州軍隊大敗;彭城人心惶惶;局勢危急;他正好可以火中取栗;乘機進駐彭城控制大局;遂果斷停止追擊;以支援崔德本為藉口;急速奔赴彭城。
徐州戰局風雲變幻;讓關注者眼花繚亂。
屯兵淮河南岸的江都郡丞王世充本來對“遏制”齊王信心百倍;哪料到一轉眼梁德重就被李風雲擊敗了;再一轉眼;李風雲又被齊王擊敗了;如此一來;齊王不費吹灰之力;輕鬆控制了徐州;而且名正言順;即便聖主面對徐州危局;也只能暫忍一時;也只能依仗齊王來穩定徐州局勢;否則南北運輸大動脈的安全就無法保障;就必然會危及到二次東征的順利進行。
王世充的信心遭到了打擊;異常憋屈。很明顯;徐州戰局突變的背後有陰謀;梁德重不是敗在白髮賊手上;而是掉進了齊王設下的陷阱;只是空口無憑;就算猜對了又如何?不過此事牽涉到東都的皇統之爭;王世充不敢公開介入其中;以免成了眾矢之的;所以他一邊實事求是的上奏東都;一邊把江都諸鷹揚主力撤離了淮河南岸;不敢繼續“威脅”齊王自取禍事。
齊王進駐彭城;以武力為後盾;以穩定地區局勢為藉口;迅速攫取徐州軍政大權。
崔德本根本無力與其抗衡;只能忍氣吞聲。以蘭陵蕭氏為首的徐州本土勢力亦不敢公開“得罪”齊王;只能虛與委蛇;在形勢沒有明朗之前;他們是萬萬不敢信任齊王的承諾;更不敢賭上身家性命去支援齊王。
李風雲乘機指揮聯盟大軍;席捲下邳和東海兩郡;竭盡所能擄掠錢糧。
十一月初;訊息傳到東都;聖主震怒。
聖主對徐州局勢的直覺感受是;以齊王為首的政治勢力;試圖利用對徐州局勢的控制;來間接控制南北運輸大動脈;繼而影響到二次東征;他們的真正目的是以二次東征勝負為要挾;來脅迫聖主和中樞在皇統一事上做出妥協和讓步。
今年夏天的通濟渠危機;也是出於同樣的目的;最終聖主和中樞妥協了;沒有強行召回齊王;而是允許齊王居外戡亂。這給了齊王發展實力的機會;但同時也給聖主和中樞在政治上帶來了相當大的潛在風險;一旦齊王“翅膀硬了”;在某些居心叵測者的“推波助瀾”下;重蹈漢王楊諒之覆轍;以武力奪取皇統;則必然給中土帶來一場巨大的政治災難。
然而;齊王的“貪婪”超過了聖主和中樞的預料;此次徐州危機實際上就是他的“得寸進尺”;而梁德重和徐州諸鷹揚在戡亂戰場上的失敗;則置聖主和中樞於被動;使得他們面對齊王的“步步緊逼”竟束手無策。
聖主和中樞很快做出回應。
詔令;免去董純汶山太守一職;調任左驍衛府;出任左驍衛將軍;鎮戍徐州;併兼任彭城留守;掌徐州軍政大權。
董純“復出”了;這是聖主和中樞為了二次東征;不得不再一次向齊王妥協;向齊王所屬的政治勢力做出的最大讓步。
同日;聖主詔令;虎賁郎將梁德重剿賊不利;罷職;一擼到底;並以戴罪之身火速趕赴遼東懷遠鎮;以戍卒身份向右武衛大將軍李景報到。
梁德重以戴罪之身去遼東;參加二次東征;是聖主對他的“保護”;也是聖主對齊王的警告。徐州戰局的真相;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此事可一不可二;你如果變本加厲;危及到了大局;那後果就嚴重了。此次我向你妥協的目的;是希望你穩定徐州;保障南北運輸大動脈;確保二次東征順利進行;如果你不知輕重;因一己之私而置中土利益於不顧;那就是父子反目之刻。
同日;聖主詔令;免去段文操魯郡太守一職;調任右屯衛府;出任右屯衛將軍;即刻趕赴遼東前線。
妥協是雙方面的;董純“復出”;重回衛府;重回彭城;那麼聖主當然要藉此機會;提拔一個親信到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