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部分

有大智慧大氣魄;是做大事的人;相比起來;魯東北的豪雄們實在是粗鄙不堪;難成大器。

“明公;河北人一定會幫助王帥?”杜伏威有些懷疑;畢竟河北人渡河南下雖然不能說是無利可圖;但除了禍水東引;把東都的注意力轉移到齊魯外;並無其他什麼實質性的好處。

“這一點毋庸置疑。”李風雲笑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二次東征勝利了;大河南北的義軍必然面臨生存危機;所以在二次東征結束之前;我們必須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才能生存下去。今年東征的失利;實際上給了我們一年的寶貴時間;這是上天的眷顧;我們必須珍惜;但一年的發展時間還是太短了;我們必須想個辦法加快發展速度;而策略就是控制齊魯;佔據齊魯;以齊魯為根據地;割據稱霸。此策不但對齊魯義軍有利;對河北義軍同樣有利;兩地義軍聯手;進可攻退可守;大大增加了生存能力。所以;某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河北義軍肯定會幫助王帥南下攻打張須陀。”

杜伏威沉默不語。他能夠接受李風雲所說的理由;但孟讓等豪帥能否接受?河北人渡河南下;當真是為了未來的利益而作戰?當真就沒有其他想法和其他目標?河北人有河北人的利益;齊魯人有齊魯人的利益;這種地域利益、地方利益;不論在官方、民間;還是白道、黑道;乃至起義軍之間;都事實存在

李風雲也注意到了這種狹隘的地域、地方利益一旦處理不好;會阻礙甚至會破壞既定謀劃;所以他向杜伏威發出了警告;“你回去後;務必告誡孟帥等各路豪帥;既然擊敗張須陀是大家的共同目標;那麼為了實現這一共同目標;大家就必須暫時擱置所有的矛盾和衝突;齊心協力;否則後果堪憂。”

“明公擔心甚?”杜伏威問道。

“王帥渡河南下的時間越早越好。”李風雲把其中的諸多關鍵詳細闡述;“如果王帥渡河南下的時間拖延到大河解封之後;則戰機必失;一旦被張須陀擊敗;各路義軍慘遭重創;必然一蹶不振。你們牽制不了張須陀;某在魯西南的處境就愈發困難;其後果之嚴重不言而喻。”

杜伏威連連點頭;表示一定把這番告誡之辭帶到。

說完了正題;接下來兩人就隨意聊開了。杜伏威虛心求教;從攻守之道到兵法謀略;從天下大勢到未來前景;問題非常多;而李風雲非常有耐心;有問必答;並在有意無意中透露了歷史發展的軌跡;雖然他把這一軌跡暗含在各種各樣的推演之中;但對杜伏威這種天賦異稟的人來說;既然記在了心裡;就必然會對他的未來產生影響。

“在明公看來;東征肯定要失敗;北虜肯定要南侵;聖主肯定要失去權威;而各種危機一起爆發;最終將演變為天下大亂;國祚敗亡;統一大業轟然崩潰。”杜伏威神情凝重地問道;“明公就是據此推演;決心稱霸天下?”

李風雲搖手;“如果形勢如此發展;當然對我們最有利;但這僅僅是眾多推演中的一個;有危言聳聽之嫌;不過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若想生存下去;若想謀一個好未來;形勢當然是越亂越好。”

“如果形勢發展當真如明公所推演;明公是打算據齊魯而稱霸;還是據河南而稱王?”

“齊魯並非稱霸之地;河南亦無險可守;若想成就大業;還需另謀他處。”李風雲無意隱瞞;直言相告。

杜伏威目露驚訝之色;“明公要北上?明公不是說北虜要入侵;要爆發南北大戰嗎?”

李風雲沉吟少許;微微點頭;“某立志殺虜;所以某一定要北上;而且很快就要北上。”

杜伏威不再說話;心中充滿了疑問。對李風雲瞭解的越多;對其天馬行空、匪夷所思的想法知道得越多;杜伏威心中的疑問就越深。他很難認同李風雲的某些推演;亦無法理解李風雲的某些想法;他甚至覺得李風雲就是一個脫離時代的矛盾體;以正常思維根本無從解讀。

杜伏威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雖然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李風雲對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親近和真誠;但雙方懸殊太大;而且隨著李風雲的實力越來越強;甚至對地區局勢的操縱都到了輕鬆自如的地步;他對李風雲也愈發的畏懼;他甚至有一種不詳預感;預感齊魯將被李風雲所控制;齊魯各路豪雄都在李風雲的算計之中無所逃遁。

九月十三日;聖主和中樞非常低調的返回了東都;既沒有盛大的慶功典禮;也沒有隆重的歡迎儀式;甚至連歡樂的氣氛都沒有;東都在極度壓抑之中戰戰兢兢;所有人都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危機感。

十四日;在尚書都省的政議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