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2部分

但有實力雄厚的山東人;還有高居中樞宰執之位的裴世矩;他的一舉一動莫不蘊含深意;因此齊王和韋氏在具體實施這一策略的時候;必須先聽聽李風雲的意見;然後由此做出各種分析和推演;剝繭抽絲;把對自己不利的統統摒棄;把對自己有利的則謹慎採納;如此一來即便李風雲所獻之策是個驚天陰謀;齊王和韋氏也有信心將計就計;從中牟利。

韋福嗣轉眼就回來了;其速度之快;不禁讓齊王和韋雲起等人暗自忐忑;難道雙方談崩了?或者出了意外?

韋福嗣詳細述說了與李風雲二次見面所談的全部內容。說完之後;帳內陷入寂靜;齊王和韋雲起等人無不震驚;不但對李風雲此人有了嶄新的認識;對他背後勢力尤其是裴世矩的前瞻性佈局更是充滿了敬畏。

帳內諸人或位居高層;或與高層聯絡密切;對啟明可汗死後南北關係急驟惡化的事實均一清二楚;而這種惡化不可挽救;除了南北雙方世代血仇肯定要清算外;還有南北雙方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如今突厥人再次崛起;始畢可汗和支援他的牙帳激進勢力野心膨脹;已經不甘心臣服於中土;南北大戰的烏雲正漸漸籠罩長城上空。聖主和中樞之所以急於東征;之所以傾盡國力征伐高句麗;與日益惡化的南北關係有著直接關係。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南北大戰會來得如此之早;如此之快。當然;這是李風雲的推測;而推測的基礎是東征失敗;中土不但沒有徵服高句麗;威懾北虜諸虜;反而極大的消耗了國力和軍力;導致南北雙方在軍事力量的的對比上發生了巨大變化;於是南北大戰不期而至。

李風雲基於對未來的這種惡劣預測;推斷東征要連續三年;聖主和中樞為此都把精力放在了國防和外交事務上;導致東都政局持續動盪;國內局勢日益惡化;而這種局面下;聖主和中樞顯然已經顧及不到以戡亂剿賊之名在外發展壯大的齊王;齊王將因此獲得充分的發展空間和時間。

但齊王的最終目標是皇統;擁兵自重不過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手段。如果齊王實現了擁兵自重這一階段性目標;那麼接下來怎麼辦?當真要重蹈漢王楊諒之覆轍;以武力抗衡聖主和中央;以暴力手段來搶奪皇統;以挑起內戰來重演父子相殘兄弟鬩牆之悲劇?

李風雲給齊王指引了一條路;在南北大戰中建下蓋世功勳;然後齊王的實力有了;名聲有了;武功有了;入主東宮問鼎儲君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然了;因為齊王的執政理念與聖主的改革思路相背離;聖主和改革派還是有可能繼續阻止齊王贏得皇統;但那時聖主和改革派因為東征失利搞得天怒人怨;權威已經大損;民心亦已失去;改革也難以為繼;他們在政治上的全面失敗已不可挽救;而齊王和保守勢力則在政治上贏得了絕對優勢;所以皇統的更迭不過是時間和時機問題;即便有內戰;也是一邊倒的內戰;那一刻的聖主和改革派必將被中土所拋棄;必將成為歷史的塵埃。

至此;所有人都認定;這是一個好計策;但實施的前提是東征失敗;南北關係在未來極短時間內徹底破裂;南北大戰爆發;因此;假若東征沒有失敗;南北關係也沒有在短時間內破裂;這個計策也就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

齊王的目光在韋雲起、韋福嗣兩位老臣的臉上來回梭巡;似乎想看穿他們的心思;但又似乎擔心被他們欺騙;被他們肆意利用而變成一具任由擺佈的傀儡。他沒有見到白髮賊;韋氏也不可能給他機會見到白髮賊;所以他不知道這一切是真實的;還是韋氏故意給他設下的圈套?但他決意逃離東都;他必須掌控自己的命運。

良久;齊王終於打破了沉默;“能否肯定;白髮賊是聞喜公(裴世矩)暗中部署的棋子?能否確定;白髮賊所獻居外之策;是聞喜公的驚天手筆?假若白髮賊和居外之策均為聞喜公所設;那麼;聞喜公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齊王有自知之明;韋氏也罷;聞喜公也罷;自己這個皇子在他們眼裡不過是個政治博弈的工具而已;雖然他們或許的確有幫助自己贏得皇統的想法;但最終目的卻是為他們自己謀利益;一旦皇統之爭危及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自己會被他們毫不猶豫的拋棄;“失德”一案就是典型事例。

而正是“失德”一案;讓齊王看清了自己;看清了自己的父親;看清了圍繞在自己身邊形形色色的各式人物的真實嘴臉。今日的他;與往昔的他;早已不是同一個人。

自哥哥元德太子死後;齊王很不幸的掉進了政治漩渦的中心;被人玩弄於股掌之間;隨時有覆滅之危;有性命之憂;而幕後的推手中;既有他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