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也是死,但造反死得更快,還會連累大量無辜者陪葬,這實在不划算。
“東征的事,沒有爭論的必要。”翟讓也說話了,“風雲傳來的口訊,雖然有勸說我們舉旗造反的意思,但我們即便造反了,對他而言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解決不了他眼前的危機,所以風雲真正的目的還是崔氏,如果能說動崔氏……”
翟讓遲疑了片刻,便閉上了嘴巴,不說了。說動崔氏幫助一群叛賊,聽起來匪夷所思,但當初東郡危機,之所以能化解於無形,正是得益於崔氏及時出手,而之所以能說動崔氏,卻源於李風雲的謀劃。即便到現在,再回頭看看當初一觸即發的白馬危局,依舊讓人心驚肉跳,茫然無措,而李風雲卻能從中找到破局的辦法,這實在讓人驚歎。誰敢說,今日李風雲拿出來的策略,就不能說動崔氏?
“大郎,你和崔氏還有聯絡嗎?”翟寬問道,“若有聯絡,便依風雲之策,去試一試。當初我們欠了風雲的人情,這個人情不能不還。”
徐世勣點了點頭,望著翟讓說道,“若兄長同意,某即刻去尋崔氏。”
翟讓用力一揮手,“速去,務必竭盡全力。”
=
。。。
第一百零五章 又見十二娘子
《戰隋》最新章節。。。
此刻崔家的十二娘子正在百餘里外的通濟渠上泛舟而行。
崔氏的船是南下,就如上次由白馬南下一樣,目標是尋找瓦崗人。不過上次尚未抵達宋城,十二娘子便接到了徐世勣的告警,然後伸手幫了瓦崗人一把,隨即便匆匆調頭北去,以避免在陷入白馬風暴後,再一次陷入某個更大的風暴。
事實證明,十二娘子判斷正確。她進入滎陽郡不久,便不斷接到訊息,譙郡爆發了叛亂,有叛賊舉兵造反,攻城拔寨,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不但中斷了運河渠道,劫掠了運河上的重兵船隊,還全殲了永城鷹揚府四個團的兵力,砍下了鷹揚郎將費淮的頭顱,並有兩個鷹擊郎將失蹤。
十二娘子震驚之餘,也非常驚訝,因為她沒有聽到有關白髮刑徒李風雲的任何訊息。據徐世勣所報,韓相國那邊派去造反的是一個叫呂明星的江淮水寇,而翟讓這邊是白髮刑徒李風雲,但從譙郡傳來的訊息卻說,賊帥是一個叫韓曜的本地貴族,是原永城鷹揚府的司馬。
接下來的訊息更是讓十二娘子驚駭不已。中土名將、左驍衛將軍、檢校彭城太守董純,和左驍衛府的武賁郎將梁德重,兩員衛府軍老將,親自指揮徐州諸鷹揚圍追堵截叛賊,卻讓這夥叛賊從包圍圈中逃跑了,並且大搖大擺地在彭城城下渡過了泗水,逃進了魯郡,躲進了蒙山。這個結果匪夷所思,而由這個匪夷所思的結果所產生的一系列政治影響,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十二娘子意識到自己錯誤地估計了通濟渠兩岸的形勢,對東郡風暴和譙郡風暴背後所蘊含的重重迷霧估計不足,更嚴重低估了這場風暴對河南、徐州和齊魯局勢的影響,如果把這些影響放到中土東征的大背景下,其可能產生的破壞力更是難以估量。
十二娘子有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恐慌之感,遂匆忙渡過大河,沿著北運河(永濟渠)水道急速進入河北,到信都郡找到了她的父親。
十二娘子的父親叫崔弘升,金紫光祿大夫、黃臺公,正三品的大員,品秩與六部尚書、九卿、十二衛府大將軍相同,現為信都郡太守。自他哥哥崔弘度病逝後,崔弘升便成為博陵崔氏的家主,既掌控著家族的命運,也影響著中土的命運。
崔使君突聞愛女來臨,十分高興,不過笑容的背後,卻難掩憂鬱。
自十二年前,先帝第三子秦王楊俊薨亡之後,崔氏慘遭重創,至今元氣未復。秦王妃是當朝權臣崔弘度的妹妹,被人告發曾向秦王下毒,導致秦王三十歲便命歸黃泉,於是被先帝下詔廢黜並賜死。同時廢黜的還有崔弘升的女兒,河南王妃。河南王楊昭是今上的長子,在其入主東宮僅一年後便薨亡。
崔氏一門兩妃的榮耀瞬間崩潰,崔弘度、崔弘升及其他兄弟盡數免官,由秦王楊俊和山東第一豪門崔氏所組成的強大的政治聯盟土崩瓦解。
同樣在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夏末,秦王楊俊病逝。冬十月初九,太子楊勇被廢黜。同日,中土名將、衛府軍著名統帥之一的史萬歲,被先帝暴殺於朝堂之上。十一月,時為晉王的今上被冊封為太子,入主東宮。
這一連串的政治風暴都源於激烈的皇統之爭,而最終勝出者便是今上。四年後,今上登基,河南王為太子,沒有太子妃。時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