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部分

繳回來,必須把劫掠重兵的賊人剿殺了,這是東都的底線。

梁德重接旨後,不是無奈,而是無奈加苦惱了。他對東都有一種啼笑皆非之感。我都說了,徐州賊去了齊魯,上了蒙山,但你卻不允許我越境追殺,請問,我如何剿賊?又如何追繳被劫重兵?思來想去,也只有崔德本的計策可用了,聯合彭城、魯郡和琅琊三郡的地方武裝力量圍剿蒙山,而徐州軍隊站在一邊看熱鬧。

李風雲不知道東都的決策,他派遣到蒙山四周的斥候,最多也就是打探一下軍情,看看可有敵軍攻擊蒙山,其他訊息就一無所知了,所以他和義軍首領們都判斷官軍近期內要圍剿蒙山,為此日夜練兵,不敢有絲毫懈怠。

這天杜伏威和輔公祏渡過泗水河,經卞城趕至顓臾城,拜見李風雲。這是他們兩人的特權,是李風雲特意打過招呼的,唯有他們兩人可以經風雲衛稟報後,直接見到李風雲,隨時都可以見。

杜伏威和輔公祏升官了。孟讓給了他們一些人,加上他們自己的小兄弟,湊足了一個百人旅,杜伏威做了旅帥,輔公祏做了隊正。兩人見到李風雲後,喜滋滋的報了喜訊。李風雲非常高興,恭賀了一番,又請來陳瑞,讓他給杜伏威和輔公祏調撥五把長刀,五支步槊,十張輕弩,鎧甲若干,再調撥一些普通武器,還有戎服錢糧等資裝若干,算作賀禮。

杜伏威和輔公祏感激涕零,暗自發誓這輩子若是出息了,一定要報答李風雲。

李風雲設宴款待兩人,席間隨意閒談,聊得都是帶兵打仗的事,不厭其煩的講授很多實戰經驗,不要說杜、輔兩人,就連陪坐在一邊的徐十三都感覺到了李風雲的反常。李風雲對杜、輔兩人可謂是呵護備至,有求必應,但奇怪的是,他從不開口招攬兩人,邀請兩人到自己帳下效力。現在孟讓和長白山義軍就在洙水下游的河谷裡,堅守著自己的地位,到目前為止尚沒有歸附李風雲和蒼頭軍的意思。這時候,李風雲如果招攬杜、輔兩人,不要說杜、輔兩人不敢不答應,孟讓更是不敢不放人,然而,李風雲字裡行間,卻清晰透漏出他希望杜、輔兩人繼續追隨在孟讓身邊,甚至還有資助和扶植兩人發展的意思。

杜、輔兩人年少,草根出身,頑劣,不學無術,也就幹些偷雞摸狗的事情,雖然身邊也有一幫地痞無賴小混混,但談不上“實力”二字,從心理上就沒有做好“獨自翱翔”的準備,甚至連這個念頭都沒有。幾個月前他們之所以跟著同鄉豪帥孟讓舉旗造反,不是主動行為,而是迫不得已,當時地方官府為穩定大災之後的形勢,大力緝捕盜賊,杜、輔就在緝拿之列,假若被抓去肯定殺頭,殺一儆百嘛,所以走投無路,造反了。造反後,官軍圍剿,義軍名為“轉戰”,實際上就是東躲,四處流竄,竭盡全力尋找一條活路。這種情形下,杜、輔兩人能活下來,能把肚子填飽,已經倍感慶幸了,哪裡還有什麼雄心壯志去稱王稱霸?

然而,是人都有**,都有夢想,都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衝動,杜、輔也算熱血少年,當然不甘心像狗一樣的活著,像喪家犬一般苟延殘喘。李風雲在他們心裡算是一個成功的強者,是高高在上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卻另眼相待他們,器重他們,甚至鼓動他們去幹一番大事業,去稱王稱霸,自然會給他們以希望和信心,於是,不知不覺中,李風雲便在他們心裡埋下了“自強不息”的種子,只待風雲際會之時,這顆種子便會衝出土壤,開花發芽。

賓主盡興,這酒宴漸至尾聲,眼見就要散了,杜伏威不禁露出焦慮之色,但又十分忐忑,幾次望著李風雲欲言又止,卻終究沒有勇氣說出來。輔公祏始終平靜地坐在一邊,有意無意地阻止杜伏威把話題往某個方向上引。

李風雲瞧著有趣,忍不住笑了起來,指著杜、輔兩人說道,“小小年紀,不知深淺,替人做說客也就罷了,還扭扭捏捏,猶猶豫豫,不敢殺伐果斷,如此瞻前顧後,何以成就大事?孟帥到了蒙山腳下,卻擔心某吃了他。小家子氣也就罷了,但膽識不足,眼界也低,說他志大才疏亦不為過,委實教人失望。如今他在洙水西岸修整好了,恢復了力氣,對某的底細也打探得差不多了,覺得某沒有實力吃了他,之前純粹是杞人憂天,自己嚇唬自己,於是膽子大了,便又找上門來,想從某這裡借些糧草武器,甚至想進駐蒙山,看看能不能找個機會趕走某,鳩佔鵲巢。”

杜伏威頓時露出羞愧之色,尷尬無語。輔公祏倒是驚訝地望著李風雲,不知道李風雲何以如此瞭解孟讓,把孟讓的心思揣測得一清二楚。難道白髮帥天賦異稟,有千里眼、順風耳?看來俺之前的謹慎還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