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部分

翰到了關西驛站,張貼告示收羅逃散計程車卒,想重新奪回潼關。

哥舒翰雖然有雄心,但部下都知道事不可為,就算那二十萬唐軍重新在手,哥舒翰也必定打不下潼關,所以還是不要與哥舒大帥一起當瘋子。

既然哥舒大帥反攻沒有成功的可能,那將軍們只好趕緊逃回京城,只是看這形勢,京城也已經鐵定保不住了。當然也有人有其他的選擇,現在潼關已下,長安淪陷也指日可待,叛軍聲威必勝,唐室前途茫茫,投降安祿山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敗軍之將投降後也未必能得到好的待遇,最好能對叛軍有所貢獻,於是有人把主意打到哥舒翰身上。火拔歸仁等率領一百餘名騎兵包圍了驛站,把哥舒翰綁起來,交給了叛軍,給自己投降添個“旺旺大禮包”。

被捉的哥舒翰在安祿山面前令人大跌眼鏡,趴在地上對安祿山恭維說:“以前我們兩人有矛盾,是因為我肉眼不識聖人。”不見錚錚錚鐵骨的將軍,只有貪生怕死的小臣。

害怕安祿山記起以前之仇殺死自己,哥舒翰為證明自己還有用,說“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東平,魯炅在南陽,陛下留臣,我向他們寫招降書,不日皆下矣。”

安祿山先是意外,後又大喜,任命哥舒翰為司空﹑同平章事,是在戰爭期間的頂級文官。哥舒翰果然向讓唐將們寫招降書,結果可以想象,沒人投降,只回一陣唾罵聲:你丫的不死節也就算了,卑鄙小人還好意思向我們招降。

招降失敗的哥舒翰被安祿山以高官的名義,囚禁起來,後來被安慶緒殺死。

哥舒翰,一代英傑,竟然以叛徒的結局收場。

潼關失守之後,河東、華陰、馮翊﹑上洛等城,城守知道已經擋不住安祿山的大軍了,於是不約而同的棄城而走,駐守的官兵當然也四散奔逃,留給安祿山四敞的城門。

更亂的在長安。唐皇帝一直在等待前方大捷的訊息,不想等到的卻是潼關失守,二十萬大軍已經潰散的結果。一向穩坐皇帝的玄宗終於感到害怕了,急急把宰相召來商議對策。

現在還能有什麼對策?守長安?連最厲害的高仙芝、哥舒翰都不行,還能指望著手下這批文官?楊國忠提出既然不敵,不如退走,退走的方向是與安祿山方向相反的劍南。楊國忠曾兼任過劍南節度使,安祿山反叛後,已經命令節度副使崔圓暗中準備物資,以防備危急時到劍南使用。

(這一點很令人有些不解,根據楊國忠的一貫表現,有些不把安祿山叛亂放在眼裡的感覺,沒想到竟然已經做好了敗退的準備。難道之前的輕視安祿山只是為了迎合玄宗的心理?)

第二天,楊國忠召集百官於朝堂,痛哭流涕地問他們有什麼計策,百官都不回答。他們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如何回答。一是沒有什麼辦法;二是不知玄宗現在怎麼想的,貿然提起逃跑,是不是令玄宗難堪,走了封常清的下場。

這時長安城中的百姓驚慌逃命,都不知道該往那裡躲避,店鋪關門,市裡一片蕭條。楊國忠又讓韓國夫人與虢國夫人入宮,勸說玄宗到蜀中去避難。

756年6月12日,玄宗思考了一天後,不知又發什麼神經,登臨勤政樓,下制書說要親自率兵征討安祿山。但當天晚上,就暗自收拾金錢、布帛、馬匹,準備逃跑。

第二天一早,玄宗連個招呼也不打,帶著宮內的老婆孩子、楊國忠等親信、宦官偷偷出了城逃向劍南。當天早晨,百官還有入朝的,到了宮門口,還能聽到漏壺滴水的聲音,儀仗隊的衛士們仍然整齊地站在那裡,只是再怎麼等,也等不到皇帝來了。

玄宗這事兒辦得真是不地道,先是打個“御架親征”的幌子,然後偷偷逃走,實在是沒有必要。叛軍壓境,玄宗逃走也無可厚非。非要死守長安,成為安祿山的俘虜才是不明智。但既然要逃走,總要組織、安排一下吧。這樣對臣子,甚至宮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孫都棄而不顧,實在有違玄宗一向自詡賢君的形象。

玄宗逃出長安,不僅造成長安的混亂,更是造成天下一陣動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