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對母親和胎兒都更健康。——冷血感情信箱《前男友的哥們總愛騷擾我,為他打抱不平》

5,好的男友需要捍衛才不會失去。——冷血感情信箱《每次他跟其他女孩子開玩笑我就很生氣》

6,跟人談戀愛需要建立信任,跟人上床也需要建立信任,這些信任跟拍攝時建立的信任沒有什麼不同,我覺得不必因為現在有了陳冠希的事,跟人交往的時候就專門為“照片洩露”多留一個心眼。——冷血感情信箱《關於閨房私密照》

前言:“冷血”的由來

曾經有朋友半開玩笑地問我“愛是什麼”,我臨時想出來一個版本,雖然拗口了些,但還算靠譜:“你對一個人能否滿足你最重要的具體需求的肯定判斷。”

這裡面的關鍵詞語是“最重要的具體需求”。哪怕你純粹因為一個人長得好看而動心,這也是因為這個人的外表滿足了你在審美方面的需求,而你很看重自己這方面的需求。如果你發現一個人已經在滿足你最重要的需求,或者你判斷這個人將來能夠滿足你最重要的需求,可以說你已經愛這個人了。

也許有人會反對。舉個老套的例子:“曾經有個富翁追求我,他答應給我很多錢,滿足我最瘋狂的消費慾望,但我覺得我愛的是那個老實的窮鬼,還跟他結了婚,並且一直很幸福。”我覺得這隻能說明金錢並非這個反對派的諸多需求中最重要的,她最需要配偶的忠誠可靠,或者說安全感。

各個人的需求都不同,對哪些東西更重要的看法也不一樣,但需求都可以被分析,這就是所謂“具體”。很難找到完美的人來滿足你所有需求,就算找到了,也很可能要到排號機那裡拿個號碼,看看前面有多少人在排隊,等著問這個人肯不肯做自己的配偶。因此在考慮是否應該跟某個人發展感情關係的時候,需要先了解自己現在最看重哪些東西。而在考慮是否應該跟某個人發展長遠感情關係的時候,甚至需要了解自己將來最看重哪些東西。如果有個物件在你覺得最重要的方面已經很好,那麼其他方面的缺陷就可以適當地忽略一下,換言之,沒必要到“完美先生”或者“完美小姐”的櫃檯前排隊。其實連找到這個櫃檯都很難。

瞭解自己的需求,瞭解某個物件能滿足自己哪些需求,操作起來並非那麼容易。干擾因素很多,父母總愛挑三揀四,朋友總愛說三道四,更慘的是有些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因此我覺得分析是很重要的,如果戀愛可以分為“隨便談談”和“認真交往”,那麼至少在開始一段“認真交往”之前,必須作出分析。

我從2002年開始在報紙和雜誌上主持感情信箱欄目,曾經嘗試一種鮮明的風格,就是“提供可行性建議”,以求跟當時氾濫成災的感情信箱欄目區別開——我覺得大多數感情信箱的確就是垃圾箱而已。但後來我發現這種鮮明風格也並不合適,因為我自己並沒有包羅永珍的感情經歷,更沒有婚姻和生育的經歷,大多數具體問題我都沒嘗試過在自己身上去解決。我能做的還是“分析”,希望幫求助者看清楚狀況,只要狀況看清楚了,解決之道誰都能想出來的。因此後來在大多數回答中,我所做的只是“分析”而已。

2007年,我開始把專欄搬到網路上,跟網易女人頻道合作開設感情信箱,採用了部落格的形式,並且接受讀者在部落格上提出問題。因為我主張冷靜地分析,而且很少使用感性的措辭,所以也算有鮮明的風格了,我就乾脆給這個部落格取名為“冷血感情信箱”。坦率地講,看到不少來信者連“戀愛是為了開心”這個道理都忘掉,我的確會馬上變得有點冷血。

開始做這個事情之後,也面對過不少質疑。“為什麼要寫感情信箱”,因為在很多媒體同行的眼裡,感情信箱比較老氣,而且婆婆媽媽。但我覺得分析感情問題本身是件有趣的事情,在網上做這件事則更加有趣,關於感情信箱的不良印象都由眾多不良的感情信箱主持者造成。中國足球很爛,錯不在足球本身,它仍然是最好的體育運動。另一個質疑是:“這麼費勁地回答,真能幫到人嗎?來信者只是希望傾訴而已吧?”……呃,“幫到人”說起來太嚴重了,我其實認為這些回答不僅是寫給來信提問者看的。藉助來信者提供的具體案例,我希望分享我對各種各樣感情問題的看法。

這本書裡所有的案例都取材於真實的來信,但經過了比較大的修改。冷血感情信箱跟電臺的情感熱線不同,跟來信者的交流不能實現一來一回多次反覆,有些情況來信者沒有交代得很清楚,我又不能追問,這時就只能分析那些來信交代得比較清楚的環節,或者甚至透過假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