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而最吸引眾人眼光的,既不是莊院的青石大門,也非院門口的“萬易”大旗,而是在莊院的一側,靠在一座石巖山崗上的一個龐然大物。

那竟然是一艘巨大無比的船!

若沒有看見這艘船,華不石實難相信這個世界上會有這麼大的一條船,而且這條船,居然不是在水裡,而是擺放在陸地之上!

這艘船長達四十丈開外,寬有十八丈,甲板的高度就足有八丈有餘,連船尾的舵葉,都有二丈高,先前眾人乘坐的“白鸝號”亦是十分少見的遠洋大船,可要是與這艘船相比,卻還差得多,簡直就象是河馬與巨象之別!

巨船斜靠在石山上。船上的九根桅杆各有六七丈長,五六尺粗細,一人合臂都都難抱攏,桅杆斜指向天空,頗為壯觀。雖然巨船上未掛風帆,但船體外側的紅漆如新,在船頭更有巨龍雕花,刻著一個“寶”字。

第二百九十章 陸島主

巨船斜靠在石山上。船上的九根桅杆各有六七丈長,五六尺粗細,一人合臂都都難抱攏,桅杆斜指向天空,頗為壯觀。雖然巨船上未掛風帆,但船體外側的紅漆如新,在船頭更有巨龍雕花,刻著一個“寶”字。

僅僅這個“寶”字,就有一人多高,塗著金漆,在陽光照耀之下閃閃發光。

眾人猛然見到如此一艘巨船,均被其龐大雄偉驚異得合不攏嘴,各自在心中猜度此船的來歷,以及這巨船如何會擺放在陸地之上,一時之間卻誰也沒有出聲。

這等情形那位宋司晨似是早有所料,開口介紹道:“諸位可知道永樂年間鄭三保奉旨下西洋之事?這艘巨船的殘骸,便是當年‘三保太監’遠洋船隊中的旗艦。”

華不石道:“原來這便是傳說中的‘寶船’,當真令人歎為觀止!”

“三保太監”鄭和七次下西洋,乃是天朝遠洋航海的壯舉,在大明朝也是家喻戶曉。而傳說中“鄭和船隊”由兩百多艘各式船艦組成,其中最大的旗艦稱作“寶船”,有“運寶之船”的含意。而除了寶船,鄭和船隊還有馬船、糧船、座船、戰船等多種船隻,實是一支橫行於大洋之上的無敵艦隊。

只不過鄭和下西洋已是兩百年前之事,到了現在那些船隻早已腐朽殆盡,不復存在,大明朝的水師也早就不復當年之勇。

曹暮雲卻問道:“能得見此船,我等當真有幸,卻不知這條寶船,怎麼會在此處?”

宋司晨道:“本門素居於南海之上,擅於遠洋航海,這條寶船乃是門主花費了巨力才得到之物,將其放置於此,常常油漆維護,才能象現在這般完整如新。傳說當年的鄭和船隊有數百船艦,至今仍儲存於世上的,大概就只有這唯一的一條寶船了。”

曹暮雲“哦”了一聲,眼光望向華不石,卻見這大少爺臉上亦有凝重之色。

得到這一艘寶船,當然是十分不易的事,而這一艘船如此巨大,至少重達千噸以上,能將這麼大的一條船從海中運上陸地,放置在“萬易莊園”之外,更是一個絕大手筆。

僅藉由此事,便足可見得“萬易門”的本事非同一般,曹暮雲和華不石均是智計深沉之人,心中立時都有了如此推想。

卻聽得宋司晨道:“請各位隨我入莊,去會見本門的陸門主吧!”

眾人來到了莊前。楚依依和海紅珠下了軟轎,一行二十餘人,跟隨著宋司晨走向了青石大門。

在門前守衛的“萬易門”弟子,見宋司晨帶領著眾人前來,立時閃在了兩旁,各自躬身施禮,顯得頗為恭敬有禮。

而進了門直行十丈,眼前便是一座高閣,閣上題寫著“海風”二字。走進海風閣中,眾人立時便見到了這座海島的主人,也是宋司晨所說的陸門主。

※※※※※※※※※※※※※※※※※※※※※※※※※※※※※※這座海島上大多數的“萬易門”弟子都面板黝黑,身材也不算高大。

但是,這位陸門主卻全然不同。他面如美玉,面板光潔而白晰,劍眉星目,鼻樑挺直,三縷長鬚飄在胸前,穿一身寬鬆的青布儒衫,卻不掩其偉岸的身材。

從外表看來,他大約四十來歲,除了年長几歲之外,這位陸門主的相貌風采,幾乎不在曹暮雲之下。而這種俊逸的人物,人人都想多瞧幾眼,而且立時就能給人留下不錯的印象。

眾人走入海風閣時,陸島主已在閣廳正中的主位前起身相迎,抱拳行禮,朗聲說道:“在下陸秋鴻,乃是此島的主人,對諸位貴客招待不周,還望恕罪!”

在抱拳之時,能看見他儒衫袍袖之間露出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