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風暴。六天之後,寶船已駛到了粵境沿海,在一處海灘靠岸。
參加萬易大會的中原七大派和各境宗門的幾百名高手,在被困萬易島之時,為了脫身逃命,還能夠團結一致,通力合作,可一旦逃脫險境回到了大陸上,在島上臨時締結的聯盟也就宣告土崩瓦解。
這次萬易大會,各境的六十家江湖門派不但是空返一場,還折損了許多人手,華山、崆峒兩派更是失去了一名長老,吃了大虧,而其中的罪魁禍首,自是當屬“萬易門”和陸秋鴻。
所謂冤有頭債有主,這些江湖門派本就是不善類,哪裡會甘心就此罷休。
數日之內,所有的白道門派都發出了懸紅追輯的通告,萬易門一夜之間就成了大明武林的頭號公敵,人人喊殺。大江南北,各境的大城小鎮,若有萬易門的弟子被人發現,不出一時三刻定會被人砍下腦袋拿去領賞。
萬易門下普通弟子的人頭,標紅懸賞三千兩白銀一顆,而陸秋鴻人頭的懸紅更是高達十萬兩。只可惜賞銀雖高,可數十天下來,正主卻並沒有找到一個,倒是一些偷雞摸狗的江湖宵小被誤殺了不少。
這些江湖門派自是不知道,陸秋鴻早就已經死在了海上,屍首都不知所蹤,當然沒有被找到的可能。而萬易門本就是江湖上最為隱密的門派,即便還有門人在大陸之上,也早就潛蹤匿跡,亦是不會留下可供追輯的線索。
各大門派空忙了月許,也尋找不見仇人的蹤跡,滿腔的怒火無處發洩。一個月之後,在幾家名門宗派之間卻發生了間隙,從而產生內鬨。內鬨的源頭,便是七大門派之中的兩派,崆峒派和唐門,而事由則是關於長老翁一白被殺的公案。
翁一白當日在萬易島上充當間客,試圖引爆火藥,且對峨眉派秦桑出手,幾乎將她殺死,多虧了唐紫鱗和少林圓覺大師及時趕到,才救下秦桑,而翁一白在奔逃之時被武當派的寶境真人出手阻截,一劍穿心而死。
此事在寶船靠岸,各派中人登陸之後,便由崆峒派中與翁一白同來的幾名弟子返山回報了門派。
既然是叛徒內鬼,被當場格殺也是理所應當,崆峒派對翁一白的死本是提出不什麼異議。只是翁一白身為崆峒八大長老之一,在門派之中的聲望甚高,被指認為私通陸秋鴻、謀害各派高手的兇手間客,崆峒派上下皆不相信。
而且對於自翊為俠義道名門正派的崆峒派來說,此事還不僅關係一名門中長老的生死,更加關係到門派的清譽。
崆峒派掌門人飛雲子年過四旬,在江湖上一向以急公好義著稱,武功極高,性如烈火,眼裡從來容不得沙子,是江湖上黑白兩道無人敢惹的狠硬角色,這個啞巴虧他自是咽不下去。
一聽到回山弟子的稟告,飛雲子便親自下山,率領門下數名長老前往鄂境,找上了武當山太和觀,要與刺死翁一白的武當青巖宮主寶境真人對質。崆峒與武當乃是多年的同盟,皆是受到大明朝廷扶持的江湖門派,崆峒掌門親自上門,武當派自也以禮相待,而寶境真人也並不隱瞞,當面直承翁一白確是被他所殺。
只不過,對於翁一白是否當真是萬易門間客一事,寶境真人卻並不能肯定。
據這位武當青巖宮主的言辭,當日在萬易島上,眾人已推舉唐門副門主唐紫鱗為各派聯盟的主事,以他馬首是瞻,而寶境真人只是受唐紫鱗之命行事,在院牆之外截擊翁一白,將其擊殺。至於院內究竟發生了甚麼事,翁一白是否當真是內鬼,寶境真人一概不知。
這麼一來,殺死翁一白的責任,便又落到了唐紫鱗的頭上。
崆峒掌門飛雲子立即修書一封,送往蜀中唐門,質疑此事。飛雲子與翁一白本是同門師兄弟,交情甚厚,他在這封書信中所用的言辭頗為激烈,隱含有指責唐紫鱗不分青紅皂白,汙衊崆峒長老為奸人,胡亂殺人之意。
要說翁一白當日在萬易山莊存放火藥的倉庫裡的所作所為,且自認是間客,本來也不乏人證,除了唐紫鱗,還有少林圓覺大師和峨眉派的女俠秦桑在場。
只不過峨眉派與唐門一向都是同盟,是以秦桑的證詞飛雲子認為不足為憑,而圓覺大師從萬易島回山之後,居然立刻閉起生死禪關,一年之內絕不出關見人,是以也不能做證。
不論圓覺大師在這個時候閉關是否有意為之,殺死翁一白之事,唐紫鱗一時之間卻是再也找不到其他證人了。不過蜀中唐門是西南各境武林門派的盟主,崆峒派的飛雲子驕橫霸道,唐門卻也同樣不是容易相與之輩,寫給飛雲子的回書亦是不甚客氣。
兩家門派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