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擠破”,這是1986年9月26日上海媒體對中國首日開展股票交易的報道。
當天,共有1540股售出,總額萬元。共有兩支股票掛牌交易:上海飛樂音響和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這兩家公司當時的市值分別只有50萬元和500萬元。
而來自證監會的資料顯示,2007年年底,共有1550家公司在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掛牌,市值共計萬億元,是中國GDP總值的140%。上海證券交易所每日交易額都達數萬億。超過1億中國人投資於股票市場。除此之外,兩交易所還交易債券、基金、權證,在不久的將來還會引入股指期貨的交易。
一直以來,外國人是不能參與A股交易的,儘管少數人可以得到一張A股的紀念品。然而隨著中國股票市場的開放,到2007年年底,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能夠投資A股的額度已達300億人民幣。
曲折的發展歷程
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家全國範圍內的證券監管機構。當時,證監會的架構是在參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基礎上設計的。
然而,經過數年的爭議,直到1998年,全國人大才最終透過了新中國第一部證券法,它是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這部法律第一次規定了證券發行、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清晰地描述了證券監管機構的權力和權威。
雖然如此,中國的證券市場卻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而且股市運作也與發達國家的規則相去甚遠。
首先,由於投資渠道有限,股票的購買者要遠遠多於出售者。由於股票所有權的分離,佔公司股權絕大多數的國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二級市場上只有有限的流通股能夠進行交易。在過去的20多年裡,這一特徵在中國股市發展程序中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這也導致了中國股市巨大的波動性。中國股市因此被冠為“政策市”,而遠非一個真正自由的市場。
例如,在股市發展的最初幾年,最早發行股票的飛樂音響等公司的股價在二級市場的買賣是固定的,並非靠買方和賣方自由協議。
1992年5月21日,政府決定放松管制,允許股票價格根據市場供需情況自由浮動。上證股票當日上漲。新發行的5支股票股價一飛沖天,比它們的發行價上漲了2500%到3000%。
國際通行慣例中,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分為普通股和優先股。但是在中國,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卻被分為國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只有僅佔總股本不到30%的流通股才能在二級股票市場上進行交易。
由於股票所有權的分離,二級市場的股票價格從來不能反映一家公司股票的真正價值。二級市場的流通股股價和未流通的那部分公司股票價格是脫軌的,且流通股股價要遠遠高於非流通股股價。
例如,在深圳掛牌交易的廣東億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經爆出一件醜聞。自1999年10月到2000年2月短短的70個交易日內,其股價由26元上漲到元。由於4家機構投資者的操縱,億安科技股票成為歷史上第一支百元股票。
此外,個人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從未能受到很好的保護。由於多數上市公司都沒有年度股東大會,個人投資者無從將自己的問題反映給管理層。這導致許多上市公司的管理不透明。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者母公司將上市公司看成圈錢的渠道,股票市場淪為內幕交易和資金挪用的場所。
從第一支股票說起(2)
於是,2001年當政府決定逐漸減持國有股的時候,股票市場陷入了長達5年的漫漫熊市。直到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的啟動才改變了以往股票所有權的分離狀態,使所有的股票都能夠自由流動。此時,中國的股票市場才真正與國際標準接軌。毫無疑問,股改在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中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接下來的兩年中,共有1300家上市公司進行了將非流通股轉變為流通股的改革。
此外,2006年年初,兩部對資本市場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法規也付諸實施——2006年1月1日,新的《公司法》和《證券法》開始生效,目的是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和透明度併為股東爭取更多的權益。與此同時,70部與資本市場發展密切相關的法規、條例也相繼公佈。
2006年,上證綜指全年漲幅達到127%。2006年年底,上海和深圳兩市總市值達8萬億人民幣。自此,中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