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的軍權,全部掌握在他手中。在他承襲父職以來,更加驕撗跋扈,稱太師淮王。瓦刺可汗更形成虛名的傀儡。
正統十四年,也先派使者來京見王振,說是派三千人向天朝貢馬來。但王振派人核查,卻僅二千人,這就意味著也先今年的貢馬比報的數子少了三分之一,如果照三千計算,那明朝就得多付三分之一的馬價銀。這麼巨大的差額,王振自然也不幹。他認為也先未免太過分了,便下令有司衙門削減了馬價。瓦刺想矇混以獲暴利的目的不但沒有達到,反而成了偷雞不著蝕把米。也先派的使臣憤恨而去。
這使臣回到瓦刺,把情況又添油加醋地向也先敘述了一通。
也先是一個極端狂妄、暴虐而又有野心的人,聽得以後勃然大怒。本來這些年來,他韜
…162…
光養晦,養精蓄銳,目的也是為了開疆裂土,重振祖宗雄風。這幾年他得到王振、郭敬暗中倒支援,以良馬換利箭,已可說兵精器利,久已欲躍躍欲試,只是沒有找到藉口而已。如今大明朝分然削減貢馬價格,這當然正是一個機會。兩國既然已交惡,當然可以藉此出兵了。所以也先便點起二十萬大軍南侵。
王振現在便為此事弄得無暇他顧了。他召集心腹商議對策。
王振的密室,實際比朝中的內閣、皇上的御書房更具權威。這裡決定的事,內閣必得執行,御書房皇帝也必得批行。內閣定下來的事,他這裡不同意,那就執行不了。御書房皇帝御筆親批倒,這裡也可以“變通”或暫行擱置。
參加密議的人,有他的侄子王山、王林,還有馬順、郭敬、陳營、唐童、王佑、徐僖、王驥、毛貴、王長隨、魏人久、習陽山等。
王振仍然半躺半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