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告了也無處打官司,尼祿讓基督徒披上獸皮,放進角鬥場給猛獸撕咬,還將他們釘十字架,這起事件中被他殺害的教徒不計其數,基督徒在其間表現出的堅韌和寬容卻讓很多羅馬人動容,美善和邪惡在陽光下涇渭分明,雖然沒出現六月飛雪這樣的畫面,但是大部分羅馬人也清楚,這顯然是個巨大的冤案。
尼祿這娃分明是既不靠譜又不著調,可他偏偏喜歡音樂,愛好文藝!組織樂隊、策劃演出是他主要的生活內容。在羅馬不缺吃不少穿的時代,這樣的皇帝也沒什麼。他經常在希臘等地參加各種運動會、競技會之類的活動,得到桂冠無數。他要是獲得獎金之類的,還主動上繳國庫。但最讓羅馬人民難以忍受的是,這傢伙喜歡公開表演。他自己的樂隊,自己的劇團,佔據羅馬最大的劇場演出,要求所有人來觀看,演出時關閉大門,禁止有人中途退場。皇帝集編、導、演於一身,經常在臺上一唱就是半天。尼祿雖然從小就是個發燒友,還特意請了老師教唱歌,可鑑於天賦有限,混了好幾年最多是個票友水平,自己挑大樑上臺唱,觀眾的痛苦還是可以想象的,據說有些膽子大的觀眾從牆頭爬出去逃跑了。尼祿在羅馬沒有知音,就組織了一個行省的巡演,皇帝像個草臺班子的班主,趕著些大車去各種荒郊野嶺趕場子,天涯海角尋知音。
皇天不負啊,沒想到在希臘,尼祿的藝術才能終於得到了肯定,在希臘一年的巡遊中,所到之處,受到當地群眾極大歡迎,皇帝親自帶文化下鄉,讓希臘百姓充分感受到朝廷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尼祿自己也很感動,這種知遇之感讓他藝術家的靈感內心很受觸動,回到羅馬的尼祿宣佈了他對希臘的獎勵——他要讓希臘脫離羅馬獨立!
建議一提出來,*院幾乎被嚇死一半,這個想法簡直比放火還要瘋狂,還沒容*院想出反應的辦法來,各行省都先後聽到風聲,很快高盧和西班牙行省開始*要求獨立,那些沒有*的行省也開始湧動著解放的暗流,整個羅馬版圖遭遇巨大的地震。
鬧到這個程度,神仙也救不了尼祿了,御林軍和*院聯起手來,宣佈尼祿為人民公敵,並決定用羅馬的帝王家法處理他,給他套上木枷,*衣服,用藤條將他活活抽打致死。尼祿一聽說這樣的酷刑,嚇得趕緊跑到郊外的皇家農莊躲起來。他知道肯定是活不成了,自殺是最好的法子,拿了把刀子,下不了手啊,他甚至讓自己的一個隨從先自殺給自己做個演示。後來聽到追兵已經進來,馬上要抓到自己時,萬念俱灰之下,他讓奴隸舉著刀子,自己瞄準了半天用喉嚨撞過去,一陣血雨噴濺在地上,暴君中的明星——尼祿離開了世界,終年31歲!
尼祿死後,從屋大維開始的尤利烏斯—克勞狄血系建立的王朝結束,羅馬帝國進入另四個皇帝的時代,因為更亂,所以叫四帝內亂時代。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羅馬篇 十三(1)
插播了這麼長的匈奴故事,明顯跑題,除了老楊習慣性騙取稿費的寫法,當然還是因為匈奴人跟我們講的這段歷史有莫大的關係。
北匈奴說沒就沒了,難道人間蒸發了嗎?當然不是,他們四顧茫茫,最後決定向西逃竄。
回到羅馬,此時的帝國夕陽參照,奢靡的華宴已經到了尾聲,伴隨著帝國一步步衰敗的,卻是周圍那些鄰居們的野蠻生長。對,羅馬人叫他們蠻族,他們居住在帝國北部,他們是日耳曼人。
自從條頓堡森林,屋大維三個軍團損失殆盡,差點把老人家逼瘋後,羅馬人對日耳曼人已經沒什麼攻擊優勢了。將日耳曼吃掉更是不敢想,兩邊的勢力平衡在萊茵河多瑙河一線。
羅馬軍團不過來,失去了大規模打架鬥毆的機會,只知道幹仗喝酒的日耳曼人慢慢也開始考慮生計,族群或分化或結盟。大約公元3~4世紀,日耳曼逐漸分出了幾個非常清晰的同鄉組織,勢力比較大的有東哥特人、西哥特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盎格魯人、薩克森人、勃艮第人(又是七個,戰國七雄or江南七怪?)
公元370年,日耳曼部落聽說了一個驚人的傳聞:阿蘭國被一支來路不明的騎兵滅國了!
阿蘭國是什麼來頭呢?一個伊朗的遊牧部落,一直在裡海北岸的草原討生活,驍勇善戰,傳說還戰勝過羅馬兵團。這麼個國家怎麼說滅就給滅了,誰幹的啊?
後來訊息落實了,那股神秘騎兵居然是匈奴!就是那支向西逃竄的北匈奴,他們一邊逃,一邊尋找可以安家的草原牧場。天可憐見啊,當時因為氣候的原因,阿蘭國原來的領地遭遇旱災,草原退化,阿蘭國的人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