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一個解剖。書中說明中國的朝廷和社會,包括法制和思想,自有它的組織和系統,做起事來,也有它特別的作風與節奏。間接上就表示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這些組織與作風,與西方的系統與節奏,有很大的差別。因之也是在“有”和“無”之間,反面檢討同一問題。

在這幾年之間,我也常想到歐洲資本主義的事。要是資本主義的形成,不能離開法律,而法律須要有國家作主宰,則我們應該先分就國家的畛域看,不應當先把中國的萬曆十五年看成了歐洲的1587年,或者把法國、荷蘭、比利時的事和英國的事籠統敘述。我已經看清了資本主義是一種組織和一種運動,而且它又有一個直線式的發展,並且到了某一階段,就變成了無可逆轉的形勢,可見“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李約瑟和我,又認為資本主義的形成和文藝復興及宗教革命有關,有前面所說的銀行出現的次序為證,那我們何不也將資本主義的形成同樣分作三段,從義大利到北歐再集中眼光於英國?這樣一來,我在1975年寫下的一段,說到現代商業組織的三個條件,可以當做我們的檢查單(check list)用。只要我們把這三個地區達到這商業組織的程式按時間記下來,就應當對資本主義的形成,有一種明確的線索了。

1978年我第四次去英國的時候,在行李中帶著三十多本書和一大堆草稿。這時候李約瑟交卸了凱易思學院院長的職務,他的新辦公室喬遷到劍橋火車站不遠的波克蘭茲街(Brooklands Avenue),稱東亞科學史圖書館。這圖書館現屬“李氏研究所”(The 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新地址在劍橋雪爾威斯特路8號(8 Sylvester Road)。——編者注我們綜合歐洲資本主義形成的未定稿,由我起草,每週讀過,經他批評後修訂。事實上義大利這一部分,只用了威尼斯做代表,北歐的一部分,則用荷蘭共和國(The Dutch Republic)的情形概述,但是我們覺得這樣已經符合我們的目的。只有英國的這一部分才比較詳細。1981年9月23日李博士在上海演講,說到我們對這問題已有新看法,後經當地《新民晚報》提及。

我最近一次看到李公,還是1983年在紐約。據他的計劃,這批材料將來還是要收入《中國科學技術史》卷七里面去,至於如何收納,現在還沒有決定。我從第一次遇到李公,就主張只用我的草稿做根底,要他自己訂正重寫,因為《中國科學技術史》雖然是一種學術上的著作,其寫法仍有個人風格。他的英文長達四五行一句,卻又念來流利,也是沒有人可以效尤的。只是李約瑟收集了此書的材料卷五、卷六部分,越來越多,原來一卷是一本書,現在有的一卷四本,一卷六本,還仍在繼續膨脹,連他自己也說,“有幾何級數的姿態”。最近甚至書數倒出,節三十三出版於節三十二之前,他又說“這是道家的自然而然”。

我對“資本主義”的認識(6)

我和李公有約,則是我也可以利用這草稿,作我個人出版和演講之用,但是總要申明其原底稿出自《中國科學技術史》。事實上我和他在1972年開始每週星期六下午在劍河旁邊散步,至今已十三年,也很難說哪些意見是他的主意,哪些由我參入。所以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覺得把我們這段奮鬥一併寫下,才容易讓讀者看出這問題的複雜。並且在評介之間,也可以說明我們自己達到未定稿的思想層次。也算是在貢獻一個不同意見之前,對我們自己的立場有了一段交代。但是未定稿仍是未定稿。我這篇文章雖用1978年的資料作底,也加入了一些新意見,所以仍是文責自負。這樣我有《中國科學技術史》的洋洋大觀撐腰,卻不受其作者的拘束。但是一個明眼的讀者,在歎賞李約瑟博士慷慨之餘,也一定會了解到一個突破環境首先著書的識見度量,和茲後蒐集資料,解決技術問題的工作,迥然不同。只是我既做後者的工作,現在又因時間上的需要,為這篇評介的文章,就在已經複雜的場面中添入更多的複雜了。

提到資本主義形成的作家,雖說意見分歧,卻有一點共通的看法。從馬克思到桑巴特,從皮永恩(Henri Pirenne)到布羅代爾,都承認它歸根溯源始於14世紀前後的義大利。其間的原因很多,如羅馬法受了早期商業的影響,不受歐洲中世紀封建社會所束縛就是。但是事實上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則是教皇與西羅馬帝國爭權,義大利半島上好多城市,在此兩方顧盼不及之間獲得自由。其間取得一馬當先的地位者則是威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