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著金箔,於是只好捧著“金飯碗”過窮日子。當務之急是走出歷史的輝煌,把思路開啟。此後,我率領著全體金箔人不斷開發新產品,始終在不斷地“暢想”。
他想承包崑崙山(3)
在這篇文章裡,何大福說:暢想,貴在一個“暢”字。許多時候,我們也不是不想,只是想而不暢,總覺得思維的河床被什麼東西淤塞住了。這“淤塞”物不是別的,正是毛澤東所說的“現狀和習慣”把人們的思想束縛得緊緊的。越是歷史悠久的行業、企業和產品,這種束縛尤其牢固。暢想,就是要打破束縛想問題,暢想的本質就是解放思想。
在這篇文章裡,何大福說:暢想,就要善於聯想。由此及彼,舉一反三,都是聯想之功。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打破常規想問題,切忌僵化、拘泥。
他說,暢想絕非不切實際的幻想,更不是吹牛。暢想要大膽,決策要慎重,實施更要賣力氣,看準了要狠到底。每開發一個產品,我們往往都經過暢想——市場調研——決策篩選——組織實施的幾個過程,這樣就把產品開發建築在自身力量和切實可靠的基礎上。我體會,高奏暢想與實幹的協奏曲,企業就能越辦越興旺。
何大福說,他的這些觀念,得益於牟其中的思維。
第三,牟其中使他的膽略大。從牟其中身上,何大福懂得了:搞改革,幹事業,就要有一種敢於拼搏、敢於冒險、勇於犧牲的精神,決不能瞻前顧後,前怕狼後怕虎,就要認準一條路走到底。
後來何大福在金箔廠實施全面改革的過程中,牢牢確立了改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