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常定論,《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創作時間是乾隆中期的十年間,似乎與晚明的文化氣脈不搭界。其實,不搭界的不是《紅樓夢》的“晚明文化氣脈”,而是所謂的作者曹雪芹。乾隆以降,在清代形成了一個完全不同於晚明的“乾嘉學風”,其代表人物和學風特點,明顯是另起爐灶,並未繼承晚明的文化氣脈。如以紀昀、戴震、惠棟為代表的考據學派,以袁枚為代表的性靈學派,以鄭燮為代表的狂放學派,以吳敬梓為代表的諷刺學派,似乎都不是晚明文化氣脈餘風薰陶出來的。而康熙中葉以前,文壇流行的確實是晚明文化氣脈。

實際上,晚明文化氣脈,並非狹義的晚明,在清初又延續了近八十年,順康兩朝,文壇風氣與晚明並無二致。明末清初,“坊間產生了大量的性愛小說和春宮圖”,僅以數量來說,產生於清初的大概要多於明末。不止小說界如此,戲劇界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臨川四夢”的影響下,明末文化氣脈“產生了以水磨腔為特徵的崑曲”。在清初湧現出了更多的“寫夢寫幻”、“言情宣淫”的傳奇與雜劇,如《長生殿》、《桃花扇》等不朽名作。是清初文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