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也就是開現錢和努力提高中飯的質量。
以前農村勞動力充足時,茶場免費提供的中飯就是乾飯、鹹菜、稀飯。現在農村勞動力比較緊張,為了請到人,茶老闆提供中飯的質量提高了很多。為了請到人幫忙,不少茶場不惜花錢買魚、買肉。
當他們問“幾多錢一斤?”、“中時炒麼斯咽啦?”之類的問題時,南瓜三兒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兩塊五”、“蒜薹”、“萵筍”和“均脂花”。
每逢南瓜三兒回答這些時,他們都開口笑。對他們來說,這些待遇確實不賴,兩塊五一斤的茶葉,一個孩子一天能掙到十多塊錢,而且“蒜薹”是當時的時令菜,“均脂花”又是當地一種非常稀少名貴的野山菜,一斤要賣到30多塊錢,不少農戶即使有這種菜,也往往是賣了或者送人情、走後門,偶爾在逢年過節吃一點,但總是解不了饞的。
一個膽大孩子問:“是真的,還是假的?我最喜歡吃均脂花。對了,有沒有肉啊?均脂花煮肉好吃!”
南瓜三兒說:“有,有,只要你好好摘茶,中午我保證給你煮均脂花吃,保證煮肉吃!”
“瞧哈恩那個吊子,只曉得搞幾巴子(看看你的饞樣兒,只知道好吃)!”旁邊的另一個大一點的孩子笑著說。
那一群人鬨笑了起來。
南瓜三兒看著這些“勞動大軍”有說有笑,也不知不覺忘記了山路難走,腳步越來越輕健了。
他對那幾個孩子說:“別光顧著白話兒(說一些沒用的話),趕緊到茶園去搶頭茬兒,我先去燒水等著,渴了的話就回場裡喝茶……”
“嗯,準備好茶,還要準備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