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蘇聯社會中的這種氛圍,蘇聯社會的道德水平也變得非常低。還有指責說那些統治者不關心蘇聯人民的需要,並且人民的生活水平多年來一直停滯不前。同時,官僚階層急劇膨脹,因為共產黨的精英擁有龐大的度假別墅和特權。②
在財政上,蘇聯多年來一直出現巨大的預算赤字。1989年8月,最高蘇維埃第一次披露了這一狀況。由於鉅額補貼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財政赤字幾乎佔年度預算的四分之一。由於不重視農業部門,蘇聯自赫魯曉夫時代開始就不得不從國外進口糧食,這進一步導致了財政狀況的惡化。③
由於軍備競賽,蘇聯的民用技術研發也失去了與西方的競爭力。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忽視基礎研究和把國防部門置於優先地位的結果;軍工聯合體佔到蘇聯工業產出的70%。④
到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的時候,蘇聯經濟幾乎已經出現了負的GDP增長。因而,戈爾巴喬夫決定實施他的“改革”計劃,希望重組和改革蘇聯國家。改革的目標之一是提高經濟效率與增加消費品的生產。改革計劃要求發展服務業、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及發展核能生產。然而,這些目標一個都沒有實現。因而,戈爾巴喬夫失去了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信任。②
戈爾巴喬夫提出的其他改革計劃也充滿了爭議,並且代價很高。他的禁酒運動破壞了釀酒工業。因為關閉了酒廠和葡萄園,國家失去了上百億盧布的稅收收入,但酒鬼的數量卻不斷增加,從而進一步增加了這項計劃的社會成本。②
石油價格的下跌、切爾諾貝利事件、阿富汗戰爭和同美國的軍備競賽進一步加劇了蘇聯政府的財政困難。②戈爾巴喬夫再次訴諸赤字財政,給蘇聯經濟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通貨膨脹不斷加劇,並且人民有錢卻買不到任何東西。①為了實施改革,戈爾巴喬夫不得不把資源從軍事部門轉移到民用部門。對軍事預算的這些限制使他暫時凍結了中程導彈在歐洲的部署。此外,讓里根的顧問們深感驚訝的是,在冰島同里根總統舉行的會談中,戈爾巴喬夫很樂於接受美國所提出的單方面裁軍建議。①
在蘇聯解體之後,里根總統和前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的支持者都希望把促使蘇聯滅亡的貢獻歸功到自己的頭上。里根的支持者希望公眾相信,正是總統的“星球大戰計劃”誘使蘇聯陷入了與美國的軍備競賽。另一方面,布熱津斯基聲稱,在卡特總統簽署中央情報局加入阿富汗的命令六個月之後,蘇聯人對阿富汗發動了軍事進攻,導致了一場抽乾蘇聯財政資金的越戰式的戰爭。②
然而,道格拉斯?雷諾茲(Douglas Reynolds)指出:“蘇聯的垮臺並不像許多保守派評論家所說的那樣是因為里根總統在軍事上加強冷戰或蘇聯經濟管理的不善。”相反,這是石油危機的結果。雷諾茲教授提供的資料表明,在1987年至1997年間,蘇聯的石油產量下降了43%,從而給蘇聯經濟帶來了毀滅性的影響。③上述因素加上經濟欠佳、兩極分化加劇和共產黨精英濫用特權強化了民族主義以及對執政黨和莫斯科的普遍怨恨情緒。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了蘇聯和蘇共的解體。
俄羅斯、美國和新冷戰(1)
斯蒂芬?F?科恩是美國一流的俄羅斯專家,也是紐約大學俄羅斯學教授。他認為,在過去15年裡,華盛頓三屆不同的美國政府已經對俄羅斯發動了未公開的冷戰。在《國家》雜誌的封面文章中,科恩聲稱,華盛頓自1991年以來對後蘇聯時代的俄羅斯實施了兩種不同的政策。表面上,美國向俄羅斯公開示好,併為其提供經濟援助。兩國政府首腦定期召開會議,營造“戰略伙伴”的公開形象。但是,正如科恩所講的那樣,真正的政策“非常不同──對1991年後孱弱的俄羅斯無情地進行贏者通吃式的剝削”。
與此同時,美國背信棄義,發表盛氣凌人的演講,要求單方面的讓步。這比華盛頓對共產主義蘇聯的手段更具有侵略性和不妥協性。①在克林頓政府期間,在友誼和夥伴的外表下,美國無恥地干涉俄羅斯內政。在克林頓高層官員和哈佛學者們發明的“休克療法”經濟政策的誤導下,俄羅斯經歷了“俄羅斯歷史上最為嚴重的大蕭條”,三分之二的俄羅斯人陷入貧困。在美國支援下,國有資產被私有化,實際上被克里姆林宮內部的人偷竊一空。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減少了一半,資本投資下降了80%。死亡率飛漲。俄羅斯的人均壽命縮短,實際上人口每年減少70萬或更多。俄羅斯的公共健康情況仍然處於危機之中,諸如艾滋病這樣的疾病已經發展成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