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6部分

向秦統一的另一歷史盛事,沒有任何歷史事件能與之相比。

而在我看來,此統一之機,正在於大周!”

楊堅深吸一口氣,試探道:“仙子之意,可是指我大周方今聖天子在位,勵精圖治,國勢蒸蒸日上,已有一統天下之兆?”

梵清慧先搖頭,又點頭,“是,也不是……”

楊堅聞言目光一閃,實則暗暗鬆了口氣。若是這靜齋傳人仍可容忍宇文邕,寄希望於宇文氏將來恢復佛門舊觀便罷,那他在佛門有所保留的支援下,最多隻能達到宇文護那般權傾朝野的程度。

而權臣的下場麼?

看看宇文護就知道!

反之,若是這靜齋傳人及其所代表的佛門已決意徹底放棄宇文氏,那他的機會就來了。

伴君如伴虎的日子,他已然受夠了。若有可能,他寧願當這孤家寡人的虎,而非朝不保夕的伴虎人!

梵清慧沉吟道:“南北朝之所以長期分裂,禍源始於‘永嘉之亂’,從此歷史進入北方民族大混戰的階段。

匈奴、鮮卑、用、氏、羌各部如蟻附蜜的滲透中原,各自建立自己的地盤和政權,而民族間的仇恨是沒有任何力量能化解的,只有其中一族振興,並融合其餘各族,才可解決所有問題。”

楊堅神情一震,隱隱預感到她接下來所要說的正是他最為關切之事。

但聽梵清慧繼續娓娓道來,“縱觀古今,漢族不但人數上佔優勢,且在經濟和文化的水平上也有明顯的優越性,只要有足夠的時間,可把任何入侵的外族同化,當民族差別消失,民族間的混戰自然結束,由分裂步向統一,此為歷史的必然性。

但方今南方漢人上層大多依然秉持魏晉遺毒,務虛而不務實且固執己見的堅持純淨的漢人血統。

豈不知殊無所謂?

漢族從不苛求血統,華夏夷狄則夷狄之,夷狄華夏則華夏之。漢族一直都是崇尚文化論而非血統論,持血統論宣揚大漢族主義者,大多僅為一姓之私,居心不良。

由此可見南朝漢人高層狹隘守舊,氣量不足,難成大事,唯有北朝漢人既融合了胡人尚武務實之風,又同化了諸多胡族,如此海納百川之勢,始是我漢族甚至中土的未來發展……”

聽到此處,楊堅思及所見所知的南北朝風氣之別,不由深感贊同,微微頷首。

其實只要是明眼人,都不難理解,南朝漢人士大夫自視華夏正統,極度排斥北方的漢化胡人及帶有胡人血統亦或沾染了胡人習氣的漢人,只想要以南統北,卻不願意接受北方人民及北方融合胡人風氣後昂揚向上的漢族新文化,豈非矛盾之極?

反之,北朝漢人連異族胡人都可以成功融合,展現出超乎想象的同化力和活躍度,又何吝於融合同源一族的南朝漢人?

兩相對比,究竟是以南統北阻力大,還是以北統南阻力大,其實不言自明!

果然,梵清慧接著就道:“而北方周、齊兩國中,齊國昏暗,漢、胡諸族依然紛亂,唯有大周秉持漢化文治,漢胡諸族已如水乳交融,不分彼此。

猶可贊者,宇文邕為實現其霸主之業,數年來一直致力於整軍經武,大肆擴充兵力,大周漢人近半為兵,以致軍中漢人兵將所佔的比例對其餘各族之和仍形成絕對優勢。

漢統振興,已是水到渠成之勢!

誰能趁此良機,整合並駕馭這漢興之勢,順應萬民渴求和平的意願,誰就能成為繼始皇帝之後又一個統一天下的雄主!”

言罷,她輕側秀首,似笑非笑的看著楊堅,卻見楊堅先是神情愣愣,分明沉浸在她超卓局外且洞徹古今治亂興衰而言的幾近於本質的天下大勢裡。

忽然楊堅面色一白,眼中露出不可思議之色,堅挺魁拔的身形晃了晃,引得獨孤伽羅驚呼一聲,扶著他關切道:“那羅延(梵語,意為金剛力士,楊堅的小名),怎麼了?”

梵清慧亦罕見的露出驚奇之色,畢竟似楊堅這等宗師高手裡的佼佼者無不意志堅定,處變不驚,怎會忽然方寸大亂,如此失態?

楊堅深吸口氣,復又吐出,才苦笑道:“仙子這番真知灼見猶如醍醐灌頂,令我終於想通了一件一直想不通的事!”

第四百四十三章捷足先登

在獨孤伽羅愈發疑惑的目光中,楊堅竭力平復心境,卻怎麼也抹不去嘴角那絲苦澀,“自多年前初次見到裴矩,我就隱隱感覺此人志存縹緲,猶如天際流雲,亦似林間清風,無住無礙,不可捉摸,就連風***流**倜**儻、玩世不恭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