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僧,還很可能參與過戚繼光的平倭之戰。另一方八人,老少皆有,衣飾雜亂,但或多或少都有東瀛風格,手中的武士刀更是無需多言,他們正是被戚繼光剿殺了的大股倭寇中,那些僥倖逃脫的高手。

不過,倭寇一方雖然每個人的武功都不差於武僧,還比武僧一方多了兩人,但卻一直沒佔到上風,恐怕雙方還有的僵持。究其原因,看六個武僧那配合嚴密的陣勢,已然將少林嫡傳的羅漢棍陣與戚家軍的鴛鴦陣融合為一,進退變化,攻防格擋,無不精妙無間,反之倭寇不僅個個皆是殘忍狠辣之徒,平日相互之間就廝殺暗算不絕,更屢有以下克上,篡位噬主之事,因此倭寇高手雖然個個武功兇悍,招式老辣,卻偏偏極少相互配合作戰,面對武僧們緊緊團結的陣勢,直如狗咬刺蝟,不僅沒能佔到便宜,反而被屢屢擊退,勞而無功。長此已久,一旦倭寇們攻勢疲緩,定然會被武僧們趁機反殺,繼而一舉擊潰···

默默注視這場群毆的嶽不群卻對倭寇們的下場不怎麼在意,只希望他們多多施展些東瀛劍道的精妙招式,讓他一飽眼福。倒是武僧們施展的棍法,竟然極為有效的屢屢破去倭寇們狠辣迅捷的劍術,也漸漸引起嶽不群的興趣,將之納入觀摩範圍。

以嶽不群的眼光看來,武僧們的棍法原型正是少林羅漢棍、達摩棍法無疑,但這些佛門棍法雖然流傳已久,招式精巧,用來應付單打獨鬥的江湖較技尚可,但若以之沙場斃敵則不免有所不足,不夠犀利狠辣。而武僧們此時的棍法不僅招式簡單實用,而且還似乎融入了些許沙場槍法、茅法,出手間如龍噬蛇絞,殺氣騰騰,顯然經歷過沙場廝殺的驗證和完善。

若是武僧們與倭寇殘餘高手的爭鬥都如同場中這般局面,嶽不群可以斷定,三年五載之內,福田少林寺就能夠徹底滅殺掉所有殘餘的倭寇高手,替戚家軍平倭之戰完美收官。到那時,福田少林寺自然聲勢日盛,肯定會趁機壓服廣東至江浙一帶沿海省份被倭寇禍害得不輕的武林勢力,南少林之名自此實至名歸!甚至嶽不群隱隱猜測,笑傲原著中,林家的福威鏢局很可能也是林震南在福田少林寺剿殺完倭寇高手之後,才在江湖勢力空虛的福州落戶壯大···

大約兩柱香過去,官道上激斗的形勢也漸漸明朗,相互之間心有芥蒂的倭寇們終究不可避免的落入下風,縱然其中的兇悍之輩不甘的連連怒吼發力,狠狠的搏命進攻,卻也難敵眾僧合力,只落得一身棍傷,狼狽而退。

困獸之鬥!嶽不群看得連連搖頭,不經意間看到戰團邊緣處一道奇怪身影的動作,卻不由微微一頓。

那人身形矮瘦,竟全身黑衣蒙面,只露出一對精光灼灼的眸子,背後繫著一個長條狀的包裹,雙手各執一柄武士刀,一長一短,一攻一守,看似善使二刀流一類的劍道。但嶽不群精研東瀛劍道不少時日,已經頗有心得,自然能夠看出那人的二刀流劍術頗為不倫不類,顯然就像嶽不群自己用錦衣衛的繡春刀一樣,二刀流只是那黑衣人臨時拿來應景的武功,而絕非他本身最擅長的武功!

眼看倭寇一方形勢不妙,趁著身旁的同伴出招進攻,拖住敵對的那名武僧的一瞬間,矮個黑衣人竟沒有跟隨進攻,卻是忽然轉身遁逃。

而且,那矮個黑衣人的身法奇詭奇快,閃動間直似一條若隱若現的黑線,直射遠處而去。

如此輕功,不僅暗中觀戰的嶽不群頗為吃驚,就連場中激鬥不止的雙方眾人也心下微愣,隨即武僧一方竟是齊齊勃然大怒,奮力壓住倭寇們的反擊,從陣勢中分出兩個武僧提棍躍出戰團,運起不弱的輕功,急急的追向矮個黑衣人。

見此,本來岌岌可危的倭寇們立時大喜,不約而同的驟然加力反擊,不幾招就扭轉了不利局面,再次與武僧們攻防持平,乃至漸漸重回上風。

而少了兩人的武僧們卻也及時變換陣勢,堪堪穩住局面。好在倭寇們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攻勢兇猛,功力消耗不輕,此時的作戰狀態不由自主的有所下降。縱然如此,武僧們一時間也只能守多攻少,看似比最開始時的局勢還有所不如。

嶽不群此時也趁著夜色小心潛行一段,避開了戰團諸人的視線便也運起身法,悄悄跟在追向矮個黑衣人的兩個武僧身後。至於場中的戰鬥,嶽不群心裡很清楚,除非倭寇們能夠摒棄前嫌,齊心合力,否則接下來的爭鬥,不過是重複之前的過程,只是武僧們反守為攻的時間可能稍稍長些罷了!

不出意外,在場的倭寇最終難逃死傷大半的下場。

第六十四章偷襲又見偷襲

煙籠寒水月籠沙。

“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