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夏斷了渾河流域的鹽貨供應,去年的鹽貨還有大批的積存,山東那邊已經打通了關係,不過送貨的船隻略有不足,所以請你調撥十幾條船來運貨去山東半島那邊,放心也不白用你的船,分你兩分利。
張興沉吟了一下,點了點頭,這鹽貨買賣本身就是巨利,而隨著陛下將鹽場買賣交給承相負責,這國家的錢袋子雖然鼓了不少,但是大頭卻落在承相的手中。當然這上上下下的官員也都有不少的好處,他管著駐軍,自然也分著不小的紅利,這事怕是除了宮內的那位還不知道,佔著位置的幾乎全都參與其中了:“船我派給你二十條,回頭我會讓人打招呼”。
營州港造船業並不發達,主要是造船匠人太少,形不成規模,儘管每年都投入大筆的資金,但到如今也只能造出三桅大船,量產雙桅船,儘管官府有不少運輸船隻,但出貨,進貨都有賬目可尋,上頭那位雖然沉迷酒色,但不的不說定的制度卻還是很完備的,所以這出私鹽自然不能用官府上的船,二十大船私鹽,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大夏新夏城朝會上,夏羽再次舊事重提,將組建商部的事情當成朝會上的議題頒佈了下去,大夏朝會與封建王朝的朝會有所不同,麒麟殿上,夏羽高坐在麒麟金椅之上,而下面的朝堂正中有一方麒麟池,寬大地板之上,按照序位放置著數個蒲團墊子,用於就座,尺公鑰政分成政朝和軍朝。也就是說地方政務與軍政分開,悔猜用必要,否則文臣武將不會在同時開會。
不過大朝一般都以地方政務為主,而軍政事務通常都會在麒麟殿旁的軍務廳內的圓桌上處理,而象這種聚集了三省的大朝平素也不多見,大夏以內閣治政。一些小的事情,內閣就會處理了。內閣無法決斷的,則會面見夏羽召開內閣會議,由夏羽決斷。而象這種大朝。通常是有關乎國體的大事件才會召開。
而今天的議題只有一個,就是該不該立商部,商部成立可以說是歷經頗多波折,如今大夏採用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不過又有所不同,大夏軍政分家,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專司政務。另組建樞密省專司軍務,軍政互不隸屬。獨立存在,而三省中,除了中書省內設立了個內閣外,尚書省內的六部也有一些變化,吏部,戶部,工部。禮部,刑部以及專司外務的使部。戈出了兵部,將歸屬禮部的接待外國使臣,出使等等許可權劃歸了使部,除此之外,大夏還單獨設立了三個與部相當的院,既匠作院,太醫院,太學院,匠作院管理國家擁有匠籍的匠人,管理著大夏的各大作坊,比如靈夏造船廠,大夏兵工廠,並且管理著大夏的礦產,木材等資源,太醫院管理著大夏的醫療。從皇家太醫館,到郡縣級的官醫署都隸屬太醫院,並管理著大夏眾多的百草園。甚至對藥材流通具有監管的職能,而太學院則管理大夏各類學院,比如陽明學宮,大夏士兵學院。軍官學院,以及府學,郡學,縣學這個龐大的機構,可以說是大夏人才的搖籃。
成立商部是三年前第一次確立三生六部制的時候就有的想法,不過過了三年,商部依舊還停留在討論的階段,很多的大臣都認為商部這個。機構並不需要設立。因為商部的出現與戶部的部分職權層疊了,畢竟戶部管理著大夏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財政,如今戶部的財權被大夏中央銀行錄奪了部分,如果在成立商部,戶部就要面臨大的分拆,這顯然是很多人不願意的。而且這些當官的文臣雖然對商人的看法改變不少,自己家中也做了生意,但讓商人為官,卻好像觸動了他們神經,很多人都反對這一點。
夏羽知道這是千百年來的一種思維定式,只要是讀孔學的文人已經將商人這一階定為社會最低的階級,士農工商。商最低,而如今那些商人要與他們同殿為臣,很多人心裡都有些無法接受。而反對派的代表就是以工部張居正為首。至於謝安這個晉朝人,可能因為所處年代的關係,反而對商部的成立並沒有太多的反對,不過也並沒有公開支援。
如今的大夏已經不在是當初那個佔著一個島嶼和周邊一圍土地的勢力,什麼事情夏羽都可以一言而決,隨著大夏制度的不斷完善,各種機構逐漸被建立了起來,難免會形成一個個利益小團體,不同的思想,不同時代的文化差異,都在造成大夏內部的山頭林立,大夏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國家文化,所以很多地方更象是大雜恰,顯得不倫不類。
而今日的朝會。同樣,支撐者不多,反對者佔據著上風,不過這一次夏羽是勢在必的。目光掃了一眼左右,最後落在張居正的身上,張居正是反對成立商部的主心骨之一,到不是他瞧不起商人,而是覺得沒有必要成立商部,這樣戶部的存在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