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沒有一毛錢的關係,不過隨著宋江的到來,粱山內部卻隱隱有了裂痕。
盧俊義不在的半年時間,太平道居然在自家大本營,三千里水泊上大行其道,不光很多士卒信了太平道,連各山寨當家也有一些信了太平道。潛移默化之下,太平道的傳播居然在梁山水泊開枝散葉,越來越旺盛。待盧俊義一行回幕,整個粱山上的太平道已經形成了一個可觀的勢力。
不過盧俊義並沒有多在意,對宋江也是多打照拂,畢竟梁山以義字當先,遠來即是客,自然要好好的招待,所以宋江得以繼續在梁山上待著。時間到了開春的時候,宋江在一日突然對盧俊義詢問是否贊同太平道的教義和主張,建立一個太平盛世。如果這話是在私下裡說,盧俊義自然一笑了之,不以為意,但是問題的關鍵是宋江問話的場合是在梁山三十六塞寨主聚在聚義廳內開大會的時候。
所以梁山三十六寨寨主全都聽在耳中,而盧俊義當時是這麼回答:“大賢良師想要建立一個太平盛世,志向遠大,我等敬服,不過我等聚義粱山,只為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樂個逍遙,至於江山,權柄離我們太遠。”盧俊義出身世家,豈會只有這點志向,或許盧俊義沒有做皇帝的想法,但能擴充梁山的地盤他卻是不會反對,盧俊義雖說對太平道不放在心上,但宋江在梁山上所作所為他也有所瞭解。
太平道主張推翻現有一切的暴政君權,也就是一平天下諸侯,以讓天下歸附太平,建立一個太平盛世,理想是好的,但現實卻是真實的,如今之中原雖然山河破碎,分屬數個皇國,諸多皇國之間儘管多有摩擦。但相比起中原混亂之初,已經不知道好上多少。新的秩序已經形成了。而這個時候太平道要建立一個太平盛世,那就是要推翻現有的秩序。那麼中原山河就要再一次的經歷一次大範圍的兵亂,而如今各個諸侯氣候已成,又豈是那麼容易推翻的。
說到底,盧俊義並不想攪和其中,以三
工冰泊的地理優勢。梁山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如果非要攪和玎土面去。不知道要死傷多少人,梁山當初大聚義,也是為了躲避外面的紛爭。建立一個可以讓他們快樂生活的環境而已,而如今卻要一改初衷,加入可能會出現的中原大亂,那就得不償失了,盧俊義並沒有說出自己心裡想的話。
盧俊義在粱山之上的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此番千里救三傑。在粱山上更是大增威望當然眾人很有默契的將被俘七星群島這一段隱瞞了下來,不過盧俊義的回答確實讓許多人鬆了口氣,但同時也讓一些人嘆了一口氣,因為宋江的出現。梁山已經不在是鐵板一塊了。 不過有盧俊義在,梁山上下卻仍然能夠聚集在一起,儘管有一些失望,但也只能聽憑如此。
那一日過去之後,粱山上又安穩了一段時日,但這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宋江又豈是那麼容易放棄的主,而事情也恰有巧合,在粱讓 酒肆中,一個跟從盧俊義一行去七星群島的梁山士卒在酒醉的時候,糊里糊塗的說出了一些話,而這些話也引起了梁山上的又一次波瀾。
大當家要投奔夏國的訊息在梁山上不脛而走,這個訊息傳出之後,傳言也逐漸變了味道,到最後,居然成了盧俊義要也梁山做籌碼,換取大夏官位,而這個訊息傳播的最廣。也最象真實的,畢竟聯想到前後,這個傳言也都說得通,正因為大當家做了大夏的官,所以才輕鬆的要回了阮氏三傑,而這種事情一傳開,梁山內部再次起了波瀾,很多當家也都上了聚義廳要盧俊義給一個交代,為什麼這麼大的事情不曾與他們商量。
那日的聚義廳嘈雜無比,而盧俊義這個大當家也被當廳質問,而盧俊義面對質問並沒有否認,而是一五一十的將與大夏的約定說了出來。這一下樑山之上算是徹底的炸開了。如果換了以往,盧俊義要是說出這個事情,頂多也就是引起一陣爭論,加上大當家也是為了救人,並沒有真正的投奔大夏,過一段時間也就過去了,但是在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下,事情卻越演越烈。
那部分信了太平道,要建立一個太平盛世的寨主對於盧俊義放棄大義,而要臣服北方的一個蠻具大為氣惱,本來礙於盧俊義的聲望和義氣。他們只能壓下之前的想法,畢竟當初聚義梁山,他們為的就是自由自在,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而不是為了打江山,所以盧俊義以這個理由拒絕,柚們不想接受也只能接受。而大部分寨主也都傾向平靜的過下去,但是盧俊義要投奔大夏,並做了約定,這就讓很大一部塞主動搖了,而宋江又在後挑弄是非,動不動的就微言大義,以天下蒼生。黎民百姓為己任,就差說自己是救世主了,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