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狀,當然如果吳國中央與總督真的鬧的一發不可收拾。田豐也傾向於兵不血刃的拿下北部三邊;宋國內亂,對吳國的爭奪肯定是輪不到宋國了。只跟清國爭奪。大夏的贏面還是很高的,清國內部也有一個致命的要害,就是滿人與漢人之間有和不可調和的矛盾,儘管這些年在清國皇帝的平衡下,這個矛盾淡了許多,但在軍中,這個矛盾似乎從來就沒有調和過,而大夏,雖然居於北地,但國內卻是一步一步的走過來的,各族之間十分融洽,沒有大的矛盾,尤其是經過烽火六年的大清洗,那些不老實的都已經被砍了腦袋,可以說大夏敢這般四面擴張,主耍的原因還是內部的和諧,一致對外,力量可以凝聚成拳頭。少了內部的問題,又有足夠強大的國力。自然是想打誰就打誰,而楊林的話看似傾向於動手,但卻有一個前提,如果問題不解決,那麼最好的辦法還是保持現狀,按照既定的戰略拿下止 東。
“與吳國總督之間,可以私下裡秘密的進行一些接觸,先探探口風。吳國四大總督,除了一個是吳三桂父親親自執掌外,另外三個之中。以北面三邊總督洪承疇最強。另外兩個總督似乎與其有著很深的聯絡,所以只要能拿下這個,洪承疇,吳國頃匆可下!”謝安對兵事也是甚為了解,一眼就看出重點,洪承疇,大夏想要輕鬆的拿下的吳國,此人就是關鍵,但這其中也差了一個時機。就如同田豐所言,雖然目前中央與總督之間關係鬧的很僵,但畢竟還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兩者還沒有徹底的決裂,所以一切都有轉圈的餘的。大夏貿然出草驚蛇。
關於吳國的議題,最後還是以繼續觀望為主,並做一些前期的打算。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大夏不可能什麼都不做,就刪川熟桃子。夏羽雖然也有些不甘。但卻也只能如此。開疆刊比卻是很爽,但同樣牽連的因素也很多,大夏畢竟立國不久,雖然國力不斷的加強,但搶起根基卻還不能說穩如泰山,再說大夏如今新得望月郡,山東東部,國內遼東三府大移民,幽,燕兩地也需要時間消化,大夏雖然兵馬不少,但實際上可用的兵力並不算多。
“使部尚書張祿從開封讓人加急送回的奏章,各位想必也已經得知了內容,宋國此番藩王造反,規模不而魏國更是見縫插針,與宋國反王合併一處,如今大宋河南路數州已經淪陷,而黃河南部三路,東南路與西南兩路已經被斷開,宋國王都開封府已經面臨魏國以及反王兵丐的兵鋒,而作為開封邊上穎水下游進入黃河河口的延津已經失陷,宋國主力水軍已滅,而黃河之上的船隻大部都為我國商人所擁有,如今都已經撤到北岸,如今黃河上的南北運輸已經接近中斷,宋國開封雖富。聚集大宋十之七八的錢糧,但手中卻沒有多少可用之兵,如果沒有我們幫忙,他們甚至連兵馬都無法運到開封,不過那宋主趙匡胤要從我大夏借用十萬兵馬,這到是讓我有點摸不清頭腦,大宋國禁軍也有一百五十萬,如今算上地方的廂軍,也有七八十萬,總不至於缺兵缺到向我大夏借兵的地步!聯很不解啊,這兵究竟是借,還是不借,聯想聽聽你們的想法!”夏羽問道。
“陛下,這其實並不難理解。究其原因就是宋國建國的過程,我大夏以兵平天下,一地一地的征服,而的方勢力都在兵亂之中被剷除,所以我大夏內部沒有什麼掣肘,文臣盡心治理地方,武將盡心操練兵馬,文武各司其職,少有內耗,而宋國等中原諸國不同,中原諸侯眾多,宋國還算好,卻治下也有十七個異姓王。二十七公,四十六侯,王封地一州甚至兩三州不等,公則佔據著一縣到幾縣,而侯也擁有幾城鎮在手,這些宋國封賞的王公侯都是以往的諸侯,只不過是被宋國拉攏其下,這些王公在各自的封地內具有統治權,財稅權,並養著大量的兵馬,可以說是宋國內部的一個個小國,宋國的半壁江山幾乎都被這些人佔據,所以這幾年,那宋主不斷的削弱這些國內諸侯,在這次叛亂之前,宋國已經有六王以謀反誅殺,其下更有十一公,二十四侯先後以各種各樣的理由被處理,可以說中原諸國雖然形成了幾大國對峙的局面,但實際上仍然是諸侯如牛毛,統治者多是七分政治,三分軍事建立起的國家,這樣雖然減少了混戰,快速的凝聚起不俗的實力,但卻埋藏下很大的隱患。一旦外部壓力減內部的矛盾就會上升,而如今宋國的三王之亂。就是如此,而且宋國這股叛亂還只是一個開始,很快餘下的異姓王。公等都會舉起反旗,以爭奪利益。瓜分宋國,儘管宋國兵馬不少,但這些王公分佈在宋國各地,一旦這些人造反,宋國短時間內根本就抽不出兵馬,何況周邊的大諸侯國們都在虎視眈眈,而我大夏遠離中原,就算是派兵過去,因為沒有根基,掀不起太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