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7部分

。”楊楚生指著竹了下面說。

桂香嫂也往竹子下面瞧,然後不管他要不要,將一把菜往他竹寮邊一放,笑著說“我不會做,等你做好了,吃現成的。”

“你們在商量什麼呀?”秋月嫂也走上來,看他們倆面對面,說話還小聲,就問。

“沒,商量廠裡的事。”桂香嫂才一說完,趕緊轉臉。她不會說謊,一說謊臉又得紅。

兩位村婦一起往村裡走,邊走還邊笑。

楊楚生也往竹寮裡走,吃完早飯,他想先往知青農場跑。

這知青場裡,更是一片春意盎然,楊楚生一進那個熟悉的大門,就禁不住深吸一口氣。兩邊的荔枝都開花了,那種花香,也能想象出成熟荔枝的甜。

“楊楚生!楊楚生!”正想出工的知青們,有兩個先看見他的,大聲喊著往他這邊跑。

“哈哈哈,還要扛石頭啊!”楊楚生就笑,朝著跑到他跟前的兩個傢伙肩膀拍著就問。

“嘿嘿,不抬石頭,還叫知青嘛。”一個哥們笑著說,伸手接過楊楚生遞給他的大前門。

熱鬧了,不少知青都往這邊跑。楊楚生邊往知青住的地方走,還邊朝著場部幾個負責人打招呼。

“楊楚生,你們的製衣廠辦得怎麼樣?”一位女知青笑著大聲問。

“嘿嘿,當然不錯了,我們的女工,平均工資三十多塊錢。”楊楚生笑著也喊。

三十多塊錢,聽得知青們那也是兩眼閃閃發亮,要回到濱海市,進工廠每個月也就二十左右。

“瓊珊姐在我們製衣廠當副廠長,你們不知道呀?”楊楚生又問。

知青們又笑,那有不知道之理,他們的製衣廠兩次剪綵,這些知青都參加的嘛。

“今天我來呀,是想要人,要回城的,想到我們那裡,我舉雙手歡迎!”楊楚生又喊。

“就一個製衣廠,能容得了我們呀?”剛才那位女知青又問,因為她就是能回城的。

“今年我想再招港商,再建一個廠,還有,我們現在的廠也要多進裝置,誰想到我那裡,別怕沒事。”楊楚生說完了又笑。

那位女知青也說了“那我先到你們那裡,要是不好,我還照樣走。”

“行!”楊楚生挺乾脆地說。

樂是不是,楊楚生的腳踏車,在一班知青們的笑聲中,跑出知青場還在笑。這次的知青回城,知青場有二十多人,有十五人願意到他們那裡,還不讓他樂嘛。再加上他們大隊也要分配幾名新知青,現在他有二十多名知青了,這是他多麼需要的人。

又有新知青要來了,這紅光大隊的社員們還有點樂,三年前,他們迎來了楊楚生,誰也想不到,就是這個小知青,讓他們能過上全縣,甚至是全省農民們最好的生活。

楊楚生嘛,因為這次來的也是五名知青,連同知青場的十五個,就在製衣廠的空地上,暫時搭起一排竹寮。然後讓大隊建築隊,再建一些平房,當成宿舍,畢竟工廠裡搭竹寮,還是不大安全。

也因為年代的關係吧,這次歡迎知青的場面,沒有楊楚生他們來時的那種熱烈,不過村口還是聚集著不少社員。誰都想瞧瞧,新來的知青長得怎麼樣。

公社裡面的高音喇叭,每年到了迎來新知青的時候,同樣的都會反覆播放著“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

楊楚生其實還在農辦裡,這沒事就沒事,有事就一起來。柳書記明天不是又要來了嘛,這次來的,可是檢查春耕生產。所以今天帶知青們到大隊的,是大隊的民兵營長。

“楊主任,知青們都在說你呢,真怪了,你們那裡可能成了知青的聖地了。”農辦的那個女工作人員,從外面走進來就說。

“別亂說,除了延安,那裡都不能說是聖地,說了是會犯錯誤的。低調點,聖地只在心裡,不在嘴上。搞不好,我還讓人懷疑是要帶領知青鬧革命。”楊楚生也笑著說。

農辦裡的人都在笑,這傢伙話裡的意思,還是挺喜歡聖地倆字的嘛。

“行了,明天柳書記要來,我們農辦除了我,還得派兩個人湊熱鬧。”楊楚生說著看這些人,個個都是面露喜色,除了副主任。因為主任陪著縣委書記,她這副主任肯定蹲辦公室。

“湊熱鬧就是當群眾演員,別讓柳書記的後面太冷清,明白了吧?”楊楚生又說。

“那我不去,柳書記放個屁我還聞不著,去了有什麼作用。”那位四十多歲的老哥們一說,大家又笑。

“抓鬮吧同志們。”楊楚生說著轉身就走,他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