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幾天後又是同一家日報,又登出什麼領導的再次強調,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反正就是亂,亂得就是那位地區革委會的張主任也無所適從。
“不錯嘛,我們的農業已經連續八年大豐收,看來今年還是豐收。”這位主任同志,可能是因為有地區廣播電臺的記者在,就說這些吧。什麼連續八年大豐收,那是全國性的大豐收,他就一個地區革委會主任,操全國的心幹嘛。
“我們一定為國家農業連續九年大豐收做出貢獻!”水雞叔也表一個決心。這年頭,也是表決心的年代,先不管能不能,就說能,到時不能那是到時的事。
大字不識一個的水雞同志,說話比張主任還有水平,這是陪同在周圍的幹部們的想法。其實這位主任聽說也識不了幾個字,當官又不用多識字,有一顆紅心就行。
陳書記其實內心還是蠻高興的,他剛剛從另一個公社回來,在公社住了五天,基本都將那裡的水稻看個透了,沒有一個大隊的水稻,能有這樣的長勢。
“你們社員的勞動積極性很高嘛。”那位主任看著幾個生產隊的勞動場面就說。
水雞叔裂開嘴巴笑,還沒回答,突然,官員們面前的稻田裡,“嘩嘩譁”一群鴨子在追逐著小青蛙。這一下夠暈了,這搞副業的場面,想捂也捂不住了。
“這是你們大隊養的?”問話的是陳書記。
旁邊的公社許書記也慌,他當然知道其中的底細。
吳擁軍差點笑出聲,本來他是站在最後的,他一個民兵營長,就帶著十幾個民兵負責保衛而已。立刻就大聲說“我們大隊沒有養鴨場,是第三生產隊的社員集資。”
好傢伙!這話一出,那位主任是臉沒表情,陳書記卻是臉色陰沉,許書記是白中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