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簡介

作者:吳曉波 潘強龍 主編

定價:元

出版: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

。 想看書來

書評

尋找黑暗中的微光

本書描寫的是一種感性的力量,一種超脫於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之外的感覺,這種第六感如果在科幻電影中會被稱為“超能力”。電影《預見未來》中的尼古拉斯·凱奇便具有這樣的才華,他在某個下午邁入一家咖啡館,坐在寬大的落地玻璃窗前,因為他知道,他未來的愛人會在那個時候出現……而如果在現實世界裡,它又可能被稱為“預言”家。中世紀的法國醫生諾查·丹瑪斯用艱澀難懂的長詩描繪了他設想中的未來世界,我們至今無法想象,為何他知道盛極一時的人類會迎來幾乎毀滅性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不過,在本書中,這種感覺都出現在普通人身上,他們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不會寫晦澀的詩歌,但他們卻都看到了常人沒能看到的世界,並以不可思議的毅力獲得了成功,他們是現代商業世界裡的佼佼者。在更多時候,這種“第六感”被稱為“信仰”,它在事過境遷後往往是可被觸控與感知的,但在某些時刻,卻只屬於我們中的一小部分人。因此,本書探索的是一群人在某些特定時刻的一種“信仰”,這種力量在他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各種企業的危機似乎就是這樣的“時刻”,在商業與這個世界緊密對接的時代裡,“救世主”式的英雄已分解為無數平民,他們化身成商人、企業家或職業經理人,在危機時刻扭轉了一家家企業的命運,進而影響到這整個世界的行進軌跡。因此,本書中描繪的一個個“短暫時刻”,雖然沒有直接改變人類命運,但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影響了我們所生活著的這個世界。

1985年,當時還只小有名氣的英特爾公司已瀕臨死亡,一天,安迪·格魯夫在辦公室裡,意志消沉地與英特爾公司的董事長兼最高執行長官戈登·摩爾談論他們的困境。格魯夫順口問摩爾,如果他們倆都下臺了,另選一名新總裁,他會採取什麼行動?摩爾猶豫了一下,答道:“他會放棄儲存器的生意。”之後,格魯夫目不轉睛地望著摩爾,問了一個歷史性的問題:“那你我為何不走出這扇門,然後自己動手呢?”這就是屬於英特爾公司的特定時刻,為了等待這一瞬間,格魯夫已在危險之中蟄伏了一年時間,在這漫長的煎熬中,只要有一點小小的放棄,都不會有日後製造微處理器的強大的英特爾公司。

格魯夫的故事只是本書的一個縮影,如果玫琳凱決定在第一任丈夫意外死亡後先醫治好心靈創傷,而不是在僅僅一個月後就讓公司按期開張,那我們在商場上可能永遠都找不到那個令女人美麗的玫琳凱化妝品;而如果馬雲在“非典”肆虐時選擇躲避風險,而不是“頂風作案”地推出了淘寶,我們也一定看不到今天風生水起的個人電子商務平臺;同樣的,俞敏洪差點與線上培訓市場擦肩而過,柳傳志則可能迷失在品牌電腦的迷宮裡……這些人在抉擇之前,都站在有許多分岔的路口面前,並且在很多時候,那些被放棄的道路看起來更加合情合理。但他們最終都沒那麼做,歷史將他們帶到了今天,而我們在本書中所做的,則是希望能找到他們走過的路徑,以及在那一時刻如此抉擇的原因。

與此同時,當一家企業處於一個上升的產業中,並且正值壯大期時,如何保持合理的速度是一門走鋼絲的藝術。本書中的一些案例指向了不同的答案。富士康的郭臺銘信奉“逆水行舟”的理論,他認為,當一家企業處於不景氣的狀態中時,它其實是在逆水行舟的狀態,此時,如果企業不能前進,就會後退。

跟郭臺銘持同樣觀點的是他的同鄉與前輩——臺塑的已故董事長王永慶,這位能從“瘦鵝”中發現創業機遇的天才,也始終將“進步慢也是退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石油危機中,展現了自己的經營藝術。

今天,站在王永慶與郭臺銘對面的案例,是馬雲與和田一夫,前者在創業初期經歷過冒險式的全球化戰略,卻在2000年時幡然醒悟,重新“回到中國”,由此催生了阿里巴巴令人豔羨的高速成長。而和田一夫則用他巴西分公司的破產,證明了一家企業不能過於追求高速發展。

郭臺銘、王永慶與馬雲、和田一夫對立的理念,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企業所處的情況不同,對待危機的處理方法也會不同,永遠不會存在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來解決危機。但重要的是,要去解決這些困難,而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