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二章 十一號甘蔗44

宋時回來後就去了村長家。

也是在這時才知道原來原來原渣根本不是宋家的人。

他的名字早就從老宋家的戶頭上遷了出去。

遷到了哪?

吶,這家。

周獵戶家。

當然,這說起來又是一筆扯不清的爛賬。

簡而言之。

當初宋老頭宋母想讓原渣從周獵戶手裡學本領好幫襯家裡,可週獵戶也不傻,說教可以,但要把孩子過繼給他,從此與原生家庭沒關係。

講真,誰聽到這話也就算了。

這樣教出來的孩子也貼補不了家裡啊,還白送出去一個兒子。

宋家沒有。

他們考慮了幾天就答應了。

原因是宋老么,即那位被道士批了好命格的么兒要上學啟蒙了。

這時候可沒為什麼義務、、教育,要花不少銀子的,一般家庭都讀不起。

宋家也一樣。

都是莊稼地裡刨食兒的,一輩子也刨不出幾個子兒來。

要我兒子可以,我也願意給,但你拿多少銀子來換?

後來兩家討價還價定在五兩。

五兩銀子。

宋大的名字從宋家遷走,他成了周獵戶的養子,住進了這間當時還沒這麼荒蕪的院子。

他其實很清楚。

但內心無法接受。

很長一段時間都過得痛苦,並恨上了周獵戶。

一邊跟人苦學本領,一邊又恨別人,瘋狂的想回到爹孃的身邊。

後來,周獵戶死了。

前幾天下了雨,他進山追一隻兔子,不小心踩滑了腳跌到了山坡下,滿頭都是血,被村裡去山上撿蘑菇的人發現的,身體都冷硬了。

宋大辦完喪事。

摔盆送終。

過了七七。

就回了宋家。

村裡沒人能說什麼,周獵戶都不在了,宋大要怎樣,也沒人管。

這一回,就是十幾年的當牛做馬。

從宋大的心路歷程中,宋時大概能猜到他甘心情願付出的原因。

無外乎是愧疚。

是想要融入這個家。

所以拼命幹,不圖回報,多拿銀子回來,讓爹孃看到他的重要性,真心的接納他。

然並、、an!

所以嚴格說來今天並不是分家。

呵。

都不是一家人,談何分家,難道不是早就斷了嗎。

只是說清楚了。

宋家以後如此跟他沒關係。

他之後是生是死是不是孤苦終老無人送終斷子絕孫也跟宋家沒關係。

宋時的原話是“我就是討飯都不會討到你們當官的小兒子府門前”!

接下來就是關於財產問題。

兩邊撕扯半天。

宋時要錢要糧還要地。

又說他這麼多年給宋家種地,打獵供宋玉讀書,賺了多少多少銀子,要要回來。

“畢竟當初我可是被你們五兩銀子給賣了,血緣親情那一次就用錢賣掉了。”

村長那裡還有一份白紙黑字呢。

宋母死咬著沒有。

還說他帶著一家老小吃宋家的喝宋家的住宋家的,才應該給生活費。

兩邊都吵。

各有各的道理。

互相還不退一步。

吵得宋大川腦瓜子嗡嗡的疼。

關鍵吧,這事真特麼的扯不清楚啊。

就拍板說算了。

扯平!

宋時不從宋家拿什麼,宋家也不能問宋時要什麼,從今天后,就是兩家。

井水不犯河水。

兩方本來還不幹,宋大川發了火,兩家才不甘不願又壓著火氣的簽了字。

宋時氣憤不已。

當即改了名字。

連姓都改了,姓了周。

不光如此,還給幾個丫頭全都取了姓周的名字。

說來也是令人唏噓,四丫小丫還小嘛,可大丫差點就嫁人了,竟然連名字都沒有。

宋時直接讓她們姓了周。

依次是春夏秋冬敏。

簡單又好記,也不顯得土。

把個宋老頭宋母氣得夠嗆。

走出村長家的院子,宋母冷笑著嘲諷,“就那幾個死丫頭,你就等著沒人送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