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那就好!”

李衛國笑了笑,跟聰明人談話不需要多費口舌。反正雙方現在是相互利用的關係,暫時相安無事對雙方都有利。

接下來,二人就如何相互配合展開磋商,在滿足了各自利益的前提下,二人達成一致,約定先破江南大營。

李衛國要坑向榮,除了報復向榮之外,更重要的是向榮和李衛國雖然一個是江南路欽差一個是江東路欽差,但二人駐軍彼此相隔不遠,都在長江以南。

李衛國想要在長江以南稱王稱霸,就不會允許身邊出現一股強大的軍事力量,這不符合他的戰略,是阻礙,是絆腳石,決不允許。

長江以南地區只能有一支強大的勢力,那就是李衛國;只能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是李家軍。

這便是註定向榮悲劇的根本原因,他將被李衛國活活給坑死。

果不其然,李衛國剛剛抵達小茅山江東大營的當天夜裡,向榮便派特使前來發號施令。

此時向榮已經得到咸豐的任命,負責組織四路大軍圍剿金陵太平軍一事,不光是李衛國,耆善,還有勝寶和江忠源,四人都得暫時聽向榮調遣,配合四面兜剿太平軍。

按照向榮的作戰部署,李衛國將打頭陣,其主力出小茅山,進軍龍潭鎮,正面攻擊九華山太平軍所部,吸引太平軍主力的注意力。當太平軍主力前往九華山時,向榮便從孝陵衛出兵,接應耆善過江,隨後出兵燕子磯。為了牽制金陵方向的太平軍,使其不敢出兵攔截耆善部過江,向榮又令秣陵關方向的江忠源所部和浦子口方向的勝寶所部一起出兵金陵,牽制金陵守軍。

整個部署看起來很完善,實際上則是向榮想坑李衛國,他令李衛國打頭陣吸引太平軍主力,為的是消耗和削弱李衛國的滬軍兵力,向榮跟李衛國的想法不謀而合,也想借太平軍之手消滅滬軍而後獨霸江南。

李衛國早就猜到向榮的意圖,故意推脫兵力不足,不敢打頭陣。向榮特使於是威脅李衛國如果不照辦,就調滬軍炮隊給向榮軍使用。李衛國自然不肯把自己的炮隊交給向榮,於是便同意了向榮的計劃,決定出兵龍潭鎮。

龍潭鎮和九華山一線,是李衛國和洪劍暗中約定好的戰場。

得知李衛國進兵龍潭鎮和九華山,洪秀全令北王韋昌輝親率二十萬大軍駐紮九華山,阻擋滬軍繼續前進。

向榮得到這個訊息後頓時大喜,想要坐看李衛國和韋昌輝死磕,最好是韋昌輝和李衛國兩敗俱傷,然後向榮好撿便宜。

只是向榮根本想不到李衛國會跟太平軍暗中勾搭,北王韋昌輝帶來的二十萬大軍都是老弱病殘居多,戰力不強,就是做樣子給向榮看。

向榮想要算計李衛國,卻不知道他自己正被李衛國算計,此刻李衛國已經挖好了一個大坑,就等向榮往裡跳。

另一邊,洪秀全令翼王石達開率十五萬太平軍精銳沿著秦淮河南下,佯攻秣陵關方向的江忠源部,逼得江忠源部不敢出兵,就地防禦。

結果石達開率軍路過方山時,只留五萬大軍繼續向秣陵關前進,旌旗遍地,虛張聲勢,另外十萬大軍自方山小道越過方山,突襲醇化鎮清軍,一戰而定。

醇化鎮位於孝陵衛側後方,是向榮江南大營的後路,來自江西和浙江等地的錢糧輜重都經醇化鎮運往孝陵衛江南大營,醇化鎮一丟,江南大營後路被斷,頓時陷入危局。

向榮正準備看好戲,結果得知醇化鎮丟失,頓時大驚失色,急忙率軍返回,意圖奪回醇化鎮。

石達開有勇有謀,派一萬太平軍向孝陵衛進軍,遭到向榮所部猛烈反擊後故意打敗而回。向榮認為太平軍精銳主力都在九華山,出現在醇化鎮的肯定只是一支兵力只有萬人的偏師,所以親率三萬主力乘勝追擊,想要一鼓作氣奪回醇化鎮。

結果,石達開在半路設下伏兵,十萬太平軍精銳一舉將向榮的三萬主力消滅,向榮狼狽逃回江南大營。不料石達開率軍乘勝追擊,天京城內亦出動兩萬太平軍進攻孝陵衛江南大營,向榮被迫向李衛國求援,結果李衛國以九華山有二十萬太平軍無法脫身為由拒絕增援,向榮殘部苦守江南大營三天,最後彈盡糧絕被太平軍全殲,向榮戰死。

太平軍破了江南大營,向榮戰死,之前的四面兜剿太平軍計劃失敗,耆善、江忠源和勝寶三人率先撤兵,李衛國則打著為向榮報仇的旗號,向九華山太平軍發起“瘋狂”進攻,結果九華山的太平軍“不敵”,韋昌輝被迫撤退,放棄九華山防線,將龍潭鎮拱手送給了李衛國。

訊息傳出,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