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底下埋藏有石油,可惜埋藏的都很深,現有的鑽井裝置根本不夠用。歐洲倒是有一些石油出售,不過數量少,僅供科學家們研究使用,價格昂貴不說,離著太遠,來回一趟需要十個月時間,科學家們都是狂熱的,他們等不起。
於是李衛國一方面派人前往歐洲蒐購石油,另一方面派人前往東南亞荷屬東印度,那裡有亞洲最大的淺層石油田,雖然目前還不為列強知道,但李衛國相信當地人肯定有發現石油的,所以他打著試試的想法,派人聯絡東南亞商人,竟然真的發現有當地人出售石油,而且量大便宜。
李衛國原本只想買個幾噸石油滿足科學院使用就行了,但很快他靈光一現,聯想到戰爭中火攻戰術的作用非常大,尤其是燃燒彈、噴火筒等武器裝備,在特定環境下會發揮出傳統武器裝備所無法達到的巨大作用。
於是,李衛國決定大規模進口石油,其中一個方向是跟荷屬東印度當地商人合作,大量購買荷屬東印度的石油;另一方面派人前往波斯灣,同波斯商人合作,從當地人手中購買石油。
不過李衛國知道中東地區是世界最大的產油區,易開採,海上大規模運輸成本低,作為後世人,石油的作用不言而喻。
尤其是現在各國在內燃機方面剛剛開始研製,還沒有發現石油的巨大軍事作用,所以包括英國在內的歐美列強,都沒有重視石油產地中東波斯灣,尤其是英國,雖然已經在奧斯曼帝國的科威特紮根,但直到1899年之前都沒有將科威特納入殖民地進行統治。
這正是李衛國的機會,提前在佔據一部分產油區,省的將來中東石油全部被英國壟斷,惡意抬價。
眼下的李衛國還沒有那種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