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軍隊入侵委內瑞拉,自然遭到委內瑞拉軍民的頑強抵抗。
雖然委內瑞拉沒有加入協約國集團,但實際上協約國集團已經默許委內瑞拉是其成員國了,不光美利堅,英法也打著國際紅十字會人道主義救援志願者的身份,派出大量人員進入委內瑞拉,幫助委內瑞拉對抗哥倫比亞的軍事入侵。
這就好比布林戰爭一樣,中華帝國和同盟國各國紛紛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派出大量軍方人員以志願者的身份參戰,到處坑大英帝國。
如今大英帝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最是積極派出所謂的“志願軍”參戰。
於是,繼歐洲巴爾幹戰爭,到東非衣索比亞戰爭,再到南非布林戰爭,如今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暗戰戰火,又燒到了南美洲大陸,在委內瑞拉境內打響戰爭。
協約國和同盟國都在相互試探對方的戰力和底線,藉著這幾場戰爭相互試探對方實力和軍事戰術,進而達到收集對方軍事情報的目的,為雙方真正的大決戰做準備。
哥倫比亞軍在初期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三戰三捷,一舉攻佔了馬拉開波和馬拉開波灣沿海地區。
不過,接下來的戰鬥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在沿海平地上,哥倫比亞軍在半機械化步兵師開路下,憑藉中華式先進武器裝備,以優勢火炮轟的委內瑞拉軍隊一敗塗地。
但委內瑞拉大部分領土都是山地地形,並不適合機械化部隊作戰。
很快,進入山區作戰時,委內瑞拉軍隊得到了美利堅、大英帝國等**方的秘密支援,獲取大量的地鐳,開始漫山遍野的布鐳。
又見地雷戰!
不光是哥倫比亞軍隊悲催了,就連中華帝國也是相當的無語。
這漫山遍野地鐳戰術,可就是中華帝國第一個發明並經過實戰檢驗的成功戰力,被全世界各**方引為經典防禦戰術。
就連美利堅軍方,也是對地鐳戰深有感觸,畢竟美利堅軍隊在美西戰爭中,可是吃盡了西班牙軍隊的地鐳戰苦頭,從此記憶深刻。
如今,英美軍方直接把這種戰術傳授給了委內瑞拉軍隊,偏偏委內瑞拉國內以山地地形為主,最適合到處埋地鐳了。
面對地鐳戰,別說是哥倫比亞軍隊了,就連號稱全世界最強的中華帝國神策軍,碰到地鐳戰,也是隻有乾瞪眼的份。
這年月的掃鐳技術可是非常原始,畢竟電子元器件還沒有得到應用,而造地鐳的技術卻高於掃鐳技術,這幾乎是世界難題,哪怕在一百二十年後,掃鐳也是世界難題。造一顆地鐳15美元成本,掃一顆地鐳卻最少要80美元成本,各國一聽到掃鐳二字,都會蛋疼的要命,更何況是現在的十九世紀90年代。
無形中,中華帝國當年發明的地鐳戰術,如今卻成為弱國進行防禦作戰的神兵利器了。
於是,哥倫比亞軍隊進攻受挫,導致戰事陷入了僵持之中,估計要打持久戰了。
實際上,英美等協約國已經在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戰爭、布林戰爭中廣泛展開地鐳戰了,否則這三場戰爭早該打完了。
最初中華帝**是本著練兵的援助參戰的,如今卻陷入了僵持戰爭狀態,也是出乎意料。
就在委內瑞拉戰事陷入僵持的同時,中華帝國在雷伊島上大興土木,修建巨型要塞工事的訊息迅速傳遍全世界,並引起了協約國陣營的高度關注。
華爾街日報對此事進行了關注和跟蹤,同時大篇幅的進行報道。
“中華帝國從哥倫比亞政府手中永久購買了雷伊島及其附近七座附屬島嶼,此舉意味深遠。”
“眾所周知,美利堅和法蘭西正在合作修建巴拿馬運河,一旦巴拿馬運河竣工,不但在海上經貿上為英法兩國獲利,更是方便了協約國海軍進入太平洋。因為此前協約國海軍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只能繞道南美洲。如今巴拿馬運河若是開通,則省去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原本美利堅海軍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的聖迭戈海軍基地需要三個月時間,如果走巴拿馬運河,則只需要一個月時間。”
“在軍事上,美利堅海軍冒著被中華帝國海軍偷襲的風險,把海軍主力部署在太平洋方向,只需要在戰爭爆發時再透過巴拿馬運河就可以迅速部署到太平洋作戰了。”
“中華帝國顯然看穿了美利堅插手巴拿馬運河的戰略目的和軍事目的,所以中華帝國近年來跟哥倫比亞走的非常近,甚至把哥倫比亞拉入同盟國陣營。”
“一旦中美開戰,或者同盟國和協約國開戰,哥倫比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