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6部分

當他們拿到帝國科學院提供的戰鬥機和轟炸機技術資料和試驗資料後,終於鬆口氣了。

帝國科學院在飛機研發方面一直走在世界最前面,交給帝國空軍的戰鬥機和轟炸機資料,在各方面也都是德國人無法相比的。

首先就是翼型設計,世界大戰期間,各國飛機愛好者們尚未意識到翼型厚度對機翼結構的影響。當時的傳統翼型是“上突下凹”型,然而在當時的技術和工藝條件下,這樣的翼型在結構上是極其脆弱的。如果是單翼機,就需要大量的支柱、張線進行加強。因此,這時候的單翼機在升力、強度、重量等方面都比不上雙翼機甚至多翼機。

希特拉雖然也告訴德國的飛機設計師,讓他們改變飛機的翼型設計,可惜當時的德意志帝國根本沒有風洞實驗室,更缺乏空氣力學理論支援,所以儘管希特拉說得天花亂墜,可惜德國的飛機設計師們因為缺乏各種實驗資料來支援,無法實現希特拉的想法。

但中華帝國可就不同了,李衛國早就吩咐專人開始空氣力學理論研究,這個從不外傳,同時還建造了風洞實驗室,使得各種理論研究得到了實驗室論證。

這一次,中華帝國空軍得到了新式戰鬥機的設計圖紙。

按照編號規則,這一次的戰鬥機型號是f17,用來取代目前現役的f16。

f17戰鬥機在佈局方面,較德國的福克e3戰鬥機先進很多,主要將翼型下表面設計為平直面,增大了翼型厚度,提高了機翼結構強度,機動性也非常好,採用直列式氣冷發動機,比福克e3戰鬥機使用的液冷發動機的功率增加了一倍,使得起飛重量達到了1200公斤,可以安裝兩挺重機槍,增加帶彈數量,而最大飛行速度也突破了220公里每小時,實用升限4000米,巡航時間也比福克e3多了一個小時。

中華帝國空軍得到了f17戰鬥機設計圖紙後非常興奮,不過先進的戰鬥機總是會引來爭搶,空軍拿到了f17戰鬥機,海軍立即也伸手來要,畢竟海軍也成立了海軍航空兵,甚至還有海軍航空母艦戰鬥群,艦載戰鬥機必不可少。

於是f17戰鬥機迅速產生了一個改型,被海軍命名為f18艦載戰鬥機。

從f17戰鬥機到f18艦載戰鬥機,這當中只是一個海上起飛和海上著艦問題,但涉及到的技術卻是很多。

其中一項就是靜穩定度,這個技術目前只有中華帝國掌握,應用在f18艦載戰鬥機上面。

這靜穩定度顧名思義,意思就是早期的飛機都是靜不穩定的。只是由於由於其速度較低,尚在飛行員直覺反應可以控制的範圍內,所以並不需要複雜的操縱系統。而靜不穩定卻賦予了飛機求更好的敏捷性和機動性。

比如德意志帝國也開發過靜穩定戰鬥機,是容克9型戰鬥機,可惜在跟德國的福克e3型戰鬥機對抗時,很容易就成為福克式戰鬥機的盤中美餐了。

於是德國空軍一度將容克公司的飛機列為不受歡迎的,從而採購了福克e3型戰鬥機。

不過中華帝國空軍獲得的f17戰鬥機,以及改型f18戰鬥機,卻也是靜穩定式戰鬥機,但卻不用害怕被福克e3戰鬥機虐。

這是因為中華帝國的新式戰鬥機在速度上已經超過了220公里每小時,這個速度下,靜穩定度非常容易控制,反而是靜不穩定度的戰鬥機變得難以控制了。

加入福克e3戰鬥機也飆到這個速度時,飛行員就會難以控制飛機進行戰鬥,即便勉強控制了飛機,也會造成疲勞度消耗過快,難以進行持久戰鬥。

而隨著航空發動機的功率越來越大,未來的戰鬥機速度將會越來越快,因此德國人在福克e3戰鬥機上面的投入,註定要悲劇的。

中華帝國空軍的f17戰鬥機和f18戰鬥機,還有很多技術超過了德國空軍的福克e3戰鬥機。

比如副翼問題。作為飛機重要氣動控制面之一的副翼,也是在世界大戰期間逐漸發展的。當時的設計思想非常單純,目的就是要滾轉更快,副翼就要更大。但實際上,這種大型副翼偏轉時嚴重破壞了翼型。

中華帝國透過風洞試驗得出資料表明,副翼的滾轉力矩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大,卻改變了飛機的阻力分佈,使得飛行員壓桿時,飛機首先產生偏航運動,然後才產生滾轉運動。另一方面,大的副翼需要的橫向操縱力矩也大。而當時的飛機往往在縱向和航向都是靜不穩定的,操縱力矩極小。三軸控制力矩的不平衡,給飛行員操縱帶來極大困難。

f17戰鬥機的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