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德意志帝**工實力的短板,那就是坦克發動機的功率不夠,勉強支撐21噸的坦克以28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前進。
28公里每小時,這個速度對於坦克來說,屬於雞肋的。因此德意志帝國陸軍索性犧牲速度,將其降為20公里每小時,換取增加裝甲防護重量來提高防禦能力。
最終,豹式坦克的戰鬥全重達到了30噸,裝甲厚度在正面達到80毫米,側面與後面也有50毫米,正面可以抵擋俄製最強的50毫米火箭筒發射的穿甲彈直擊,而側面則能防禦中華帝國陸軍w18中型戰車裝備的37毫米反坦克穿甲彈攻擊。
除了防禦能力大幅度加強了,豹式坦克的主要武器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強,比如安裝了一門47毫米主炮,兩挺7。92毫米mg13機槍。
為了能夠帶動30噸的豹式坦克,德軍能夠選擇的發動機廠家不多,最終決定由克虜伯公司提供的m3054汽缸氣冷汽油引擎,推重比為11。1ps每噸,採用橢圓鋼板彈簧懸掛系統,最大行動距離140公里,最高速度20公里每小時。
針對德軍的豹式坦克,中華帝國內參在制定報復方案時,不得不考慮一旦報復行動失控,將全面引發熱戰,首當其衝的就是陸軍。
面對德意志帝國陸軍的豹式坦克鋼鐵洪流,中華帝國神策軍需要具備對抗豹式坦克的能力,於是繼t28坦克之後,t30坦克的設計圖紙由帝國科學院秘密檔案室取出,交給中華帝國陸軍裝備委員會。
t30坦克是用來pk豹式坦克的,按照中華帝國陸軍的爭強好勝心理,決不允許德意志帝國陸軍搶走世界最強陸軍的寶座。
樣樣都要比別國強,這就是中華帝國如今的處事理念。
而中華帝國神策軍對於t30主戰坦克的要求則是至少要甩德意志帝國的豹式坦克一代水平,也就是要確保中華帝國在坦克方面領先敵人至少一代標準。
德軍的豹式坦克裝備47毫米短管炮,那麼中華帝**的t30坦克就要安裝更強的火炮,必須能夠擊穿豹式坦克的80毫米正面裝甲,由於對德軍豹式坦克的裝甲厚度具體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所以最終安裝了88毫米口徑50倍徑的主炮,發射中華標準穿甲彈藥,在一千五百米距離內可直接擊穿90毫米厚的克虜伯裝甲。
在認為t30的火力完全壓制豹式坦克後,中華帝**方才開始考慮裝甲防護問題。同樣要求t30主戰坦克可以抵擋德軍豹式坦克47毫米短管炮的攻擊,同樣還要小心德軍的火箭筒攻擊,還要確保可以對抗德軍升級的豹式坦克。
這樣一來,裝甲厚度沒有100毫米都不行的。
可問題是,就算中華帝國的技術先進,工業水平強大,能夠製造出甩別國幾條街的強勁坦克發動機,但要想把重達45噸的t30主戰坦克推進到50公里每小時以上的速度,這對發動機的要求實在太高了,最後連帝國科學院的專家們也搖頭說不了。
因為帝國科學院擁有的最先進的坦克發動機是12缸40升m2柴油發動機,其功率達到全世界最高的500馬力,這代表著世界最先進,也是帝國科學院最後的坦克發動機鎮院之寶。
如此強大的坦克發動機,也只能使t30坦克在公路最高時速達到40公里。
而陸軍作戰委員會在坦克戰鬥報告中指出,機動能力是坦克大戰的優勢,因為坦克的最大防禦裝甲永遠都是在正面,側面裝甲就弱很多。對於機動性強的坦克,在坦克大戰時只需要快速衝入敵軍當中,攻擊敵軍坦克的側面,則能夠取得最大的戰果。
世界大戰期間,德法戰場上爆發了一次坦克大戰,當時德軍裝備的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中華帝國造t23坦克,而法軍則是落後的馬克二型坦克,結果就發生了上面提及的事情,法軍的馬克坦克衝入德軍坦克群中,反而摧毀了更多的德軍坦克。
由於法軍在這次戰鬥中因為坦克數量太少而失敗了,所以這個戰例並沒有引起世界軍事界的關注,但中華帝**方不會放過任何一場戰鬥經驗,經過仔細研究後才得出的這個結論。
這是不外傳的軍事機密,所以陸軍裝備委員會經過慎重考慮後,不得不降低要求,一百毫米後的裝甲不用垂直裝甲了,而是改為三十度角的斜面裝甲,這樣只需要65毫米厚的中華特種鋼,就可以做到100毫米垂直裝甲的防護水平,同時大幅度減輕了裝甲重量。
這樣一來,t30主戰坦克的戰鬥全重就下降到40噸左右,裝上五百馬力的強勁發動機,使其公路最高時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