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解決了,但後一個問題純粹就是李衛國在故意找茬,噁心和羞辱日本。
但最後英國和日本還是選擇了服軟,畢竟現在幹不過中國啊,只能忍了。
於是,日本天皇下詔,東京改回原來的稱呼,依舊叫江戶,算是對中國屈服了。
剛剛改名東京才兩年的江戶,迅速成為一個全世界的笑話,日本人很記仇,發誓有一天一定打敗中國,堂堂正正的把江戶再改回東京。
日本人被李衛國算計了,吃了的暗虧還得賠款遭到羞辱,這也激發了他們的復仇意志,加速跟英國的同盟合作關係。
此前,英日同盟並不牢固,因為英日之間簽署了很多不平等條約。隨著日本聯合艦隊在東海海戰中的慘敗,日本政府更加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只能向英國求救。
英國政府從某種角度上還是很高興日本海軍戰敗的,這樣一來日本就更加依賴英國,並且成為英國的小弟和馬前卒,幫助英國在亞洲牽制中國。
因此,英國政府很快透過了一項決議,對日本進行無息貸款和低息貸款,幫助日本發展經濟和軍事實力。其中無息貸款來自英國政府銀行,約一千萬英鎊。低息貸款來自英國民間資本商人,約四千萬英鎊,加起來總額約五千萬英鎊。這筆鉅款將極大的幫助日本進行現代化工業建設和軍事建設。
同時,英國也在幫助日本恢復海軍力量,同意向日本出口四艘新式萬噸級鐵甲艦和四艘新式五千噸級裝甲巡航艦,造價幾乎就是英國海軍的採購價一樣,可見對日本的照顧了。
不過,七十年代的日本財政很緊張,哪怕英國不賺錢賣給日本軍艦,日本政府也有些吃不消。
為了解決財政,明治天皇只好帶頭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同時日本發展經濟又沒有可以出口的資源,於是鼓動日本國民到國外打工創匯,其中日本男人跟非洲黑人一樣到國外當豬仔奴隸,很難創收外匯。
倒是日本女人基本上從事娼業雞女,還能賺不少外匯,漸漸的越來越多的日本女人淪落紅塵,一代又一代的支撐著日本經濟發展。
不過,日本女人在中國卻不受歡迎,一方面來自朝廷的嚴厲打擊,不得給日本製造任何創匯機會,對日本實施經濟封鎖。另一方面中國本土因為清末的戰爭關係,也是女多男少,風塵女子很多。中國政府為了讓本國的風塵女子有收入,自然要嚴打外國貨了。(未完待續。)
第314章 違鈔戰爭
小別勝新婚。
李衛國在外面鬼混了半年,帶回來三個嬌滴滴的東南亞妹子,自然引起後宮佳麗們的一番吐酸水。
不得已,李衛國只好給自己放假三天,老老實實的上繳皇糧,好好安慰一番後宮的怨婦們。
時至今日,帝國的各項事業都走上了正軌,有李衛國這位強力的皇帝在位,各方宵小之輩自然不敢嘚瑟,老老實實的貫徹落實帝國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和法規,起初還有些牴觸,時間一久,也就習慣成自然了。
帝國工業在快速發展,經濟成就月月重新整理去年的同比歷史資料,國民收入不斷增加,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這一切的成就都歸功於李衛國,他的英明神武已經深入民心,不可動搖。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在稱讚中國又來了一次盛世繁榮時代,冠名為中華盛世或者光華盛世。
漢族學者們將當前的中華盛世跟歷史上的大唐盛世相提並論,而滿遺則將近代的康乾盛世進行類比稱讚,一段時間內雙方陣營互噴,吵得不可開交。
最終,來自光華社對光華大帝李衛國的一份採訪報道做出了最權威最讓人信服的結論。
不論是大唐盛世還是康乾盛世,都不能跟當前的中華盛世相提並論。
這是因為,大唐盛世建立在五胡亂華之後,人口銳減,建國之後人口不過八百萬,繼承的卻是自大漢朝以來數億人口不斷開墾出來的上億畝耕地等固定資產,數億人口六百多年的勞動財富積累,大量真金白銀、銅錢不會因為戰爭而消失,當戰爭結束後,這些財富都將集中於活下來的這八百萬大唐人的手中。如此鉅額財富如果創造不出一個盛世,那就說不過去了。
打個比方說,假設五胡亂華之前有一億人口,創造出一億畝耕地和一億兩銀子的財富,平均一人一畝地和一兩銀子,這種程度叫溫飽;但經過五胡亂華戰爭。人口只剩下唐初的八百萬人口,但一億兩銀子和一億畝已經開墾出來的耕地不會消失,那麼平均每人至少能夠得到十畝多耕地和十兩多的銀子,生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