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名弟子堅定地點了點頭,就要轉身離去。
這時,範青麟叫住他,低聲道:回來,將彈劍閣馬廊裡的七匹高昌馬牽來,你騎他們到山底再巡視一番。
那名弟子猶豫了一下,道:掌門師伯祖,哪些是你和諸位師叔伯的座駕,弟子怎敢......
話不要這麼多!範青麟搖了搖頭,是我叫你騎的,快去。叫上六名望樓弟子一同前往,一有訊息,立刻回報。
是!那名弟子沉聲道,身子倒退著向後掩去,嗖地一聲已經沒了蹤影。
範青麟在天池畔的湖邊亭內悠然自得地坐下,靜靜觀看著天山弟子演練劍法。這個湖邊亭傳說是當年王瓊親自設計建造的,純用雲杉木造成,結構古樸簡潔,建於一處土丘之上,俯瞰天池萬頃碧波,而天山派的兩軒兩閣一居,也看得一清二楚。後來天山派出了八位以劍氣聞名的劍法高手,他們為了紀念天山派這位多才多藝的一代開派宗師,特在天山尋來一枚萬斤花崗石,各用劍氣刻削巨石,每日堅持不懈。三十年後,這幾位劍法高手竟然活生生純用劍氣將這枚巨石刻削出了王瓊當年衣襟飄舉,臨風自得的瀟灑風采。這石刻的王瓊,左手扶劍,右手撫須,衣袖迎風,仰天而笑,說不出的風流寫意。難得的是他那深邃的眼神,生動的笑意,宛如將要破石而出的逼真動作無不刻塑得惟妙惟肖。可以想象當年刻塑這個石像的八位前輩高手不但武功已經到了絕頂之境,而且在雕塑藝術上也造詣極深。更難能可貴的是從這個精妙絕倫的石像上顯露出來的他們對王瓊那無限敬仰熱愛之情。這個石像如今巍然屹立在湖邊亭畔,傲視天山山光水色,百餘年來始終如一。
看著王瓊的雕像,範青麟的心中總有一股沸騰的熱情泉湧而出,彷彿回到了年少風流的青年時代:他回想起自己少年之時為了追慕王瓊絕世的風采,不惜跨越千山萬水來到天山,拜在天山派門下。二十歲劍法大成,劍試天下,頗幹了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雅不負青春年少那揮灑不盡的豪情壯志。三十歲身登天山派掌門寶座,潛心練劍,教出了六名出類拔萃的少年弟子。這六位弟子風流更勝自己當年,一出天山,俠蹤遍及四海,在亂世之中成名立萬,闖下了天大的名聲。後來,連他們都成了天山的護法長老,又輪到他們的弟子快馬江湖路。轉眼五十年歲月了,範青麟的心裡一陣感慨。他頗為留戀地環視著天山派的房舍樓閣,暗自嘆道:若能夠再活四十年,看著後兩代天山弟子成材立身,那該有多好。想到這裡,範青麟不由得失笑起來:自己當了四十年掌門,痛痛快快活了這許多年,還不滿足麼。人心不足蛇吞象,誠如所言。
這時候,天山弟子分出三隊來,在有所不為軒,追月閣和望雲軒前輩弟子的率領下,開始了天山劍訣的演練。這些弟子年紀還輕,不能夠習練艱深的三清九霄,夸父追日,夜落星河或者是月華弧光劍這樣的上三十六路天山神劍。但是其中頗有十來個很有前途的弟子能夠流暢的施展兩軒一閣中的中三十六路天山神劍。
只見有所不為軒的劍隊之中,寶劍破風之聲如裂帛,如霹靂,聲震天地。而追月閣劍隊中則是劍華流轉,精芒四射,明亮如水的劍刃在朝陽的照射之下,射出一陣陣令人賞心悅目的電光。望雲軒中的弟子,各練一路劍法,或剛勁有力,或繁複瑰麗,或輕柔婉轉,或蒼勁渾厚,吐氣開聲之音不絕於耳。
範青麟滿意地看著這些前程似錦的青年弟子刻苦練習著天山劍法,心中一陣安慰。
就在這時,洗劍池畔傳來一陣陣警哨之聲,似乎有強敵入侵。範青麟的眉頭輕輕一皺,仍然穩坐在湖邊亭內。這時候,兩軒兩閣一居的前輩弟子們開始大聲呼喝,讓後輩弟子派好陣勢,然後幾個頭領弟子飛快地來到範青麟的面前站立於兩側,靜候掌門調遣。
一心,去將那幾匹馬牽回來,看看馬上的弟子有沒有得救。範青麟眼神一黯,淡淡地說。
那個叫做戰一心的頭領弟子連忙回過頭去,直到此刻才隱隱約約聽到幾聲微弱的馬蹄聲,他一咬牙,道:遵令。他飛躍出湖邊亭,拔出佩劍,指著面前十幾名弟子喝道:你們跟我來!這十幾個人長劍出鞘,跟在戰一心的身後向著洗劍池畔望樓方向飛奔而去。
天池畔靜悄悄的,八百名天山弟子派著整齊的隊伍,默然注視著那十幾名弟子消失的方向,每個人的心頭都沉重得彷彿懸著千斤巨石。
馬蹄聲漸漸清晰可聞,緊接著以戰一心為首的十幾名弟子牽著七匹高昌駿馬,雙目赤紅地奔回湖心亭畔,倒頭跪下。戰一心顫抖著說:啟秉掌門,劉忠貴等七名巡山弟子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