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圓呢?這樣我就可以天天吃月餅和糖桂花了。”杏兒這個好奇寶寶,繼續不斷的提出她心中不會少於十萬個的為什麼。
這回小石頭並沒有正面回答她這個問題,而只是沉默了良久,悠悠的嘆道:“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和,此事古難全!”
從自己穿到這個迷亂的時代至今,幼小的身子讓他倍感無力,心上人不知身在何方,時代正處在變革的前沿,這個撫育他的家庭如一片落葉般在翻騰的河水裡打著轉兒漂流,將來會怎麼樣?小石頭突然感到一陣陣的茫然。
========================================
注1拜月:是我國古時仲秋常見的習俗之一,主要是以婦女和小孩為主,故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
注2桂漿:則又稱糖桂花,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是用仲秋前後幾天採摘的新鮮桂花,加糖及酸梅醃製而成。
………【第十一節 未抵柴桑陌上塵(一)】………
轉眼,已經是淳熙九年的夏天。小說ap。文字版就在不久前,石頭多了個妹妹,取名石榴(天哪,救救宋大柱的審美吧)。當時間轉進七月,天氣開始一天比一天悶熱起來。知了在樹上拖長了聲音一聲聲的叫著,陽光從樹葉間洩露下來,照在地上明晃晃的有些刺眼。
小石頭抹了把臉,咒罵了句這還是在大清早就已經開始炎熱的天氣,緊跑兩步回到屋裡,從菊子手中接過一個女嬰,她剛吃完奶睡去,他笨拙又小心的把她抱在懷裡笨拙的來回晃動了幾下,看她咂巴了兩下小嘴,並沒有醒來,才籲出口氣來,把目光轉向院子裡忙碌的菊子身上。
菊子正端了一個木盆,裡面是些剛洗乾淨的衣服和尿布。她走到院子左邊的一條橫杆面前,拿起擰乾的溼麻巾在橫杆上一抹,露出已經有些脫落班駁的桐油刷漆。然後彎腰從盆裡拎起一件衣服,雙臂展開在空中啪的一抖,仔細的搭在橫杆上。這麼一件一件的搭過去,待快搭到一個竹籠前時,她略皺了下眉頭。
那裡放著一條蛇!
菊子趕緊把衣服都搭曬完,快步走回屋裡,從石頭手裡把女嬰接回來。石頭注意到她原本就有些因病弱而白的臉上似乎更加白了幾分。
沒有女人不怕蛇的,尤其這還是一條活的毒蛇。而這條毒蛇居然還是昨個晚上宋大柱剛從外面抓回來的。小石頭知道南方人食蛇歷史由來已久。早在秦漢時期,湘楚一帶就出現過蛇羹,而到宋時,這種風氣逐漸曼延到南方各地,甚至流傳有“無蛇不成席”、“無蛇不待客”的說法。像眼鏡王蛇、五步蛇、金環蛇、銀環蛇等著名的毒蛇,讓小石頭一聽就頭皮麻,但在有些南方城市裡卻是難得的美味佳餚。雖然時有捕蛇人被毒蛇襲咬而喪命的慘事生,仍有不少人願為那不菲的收蛇價格鋌而走險。但這條蛇卻並不是一般酒樓食肆中收購,而是姑夫鄭小六直接訂要的。
自打春天宋大柱的傷勢將將好些後,他便又迫不及待地重新操起獵叉弓箭進了林子。一方面是這個粗壯的男人實在是受不了長期病臥床榻什麼也幹不了的無聊寂寞,另一方面,也是這個家著實是需要添些進賬。他打到獵物後便進縣城送給貨棧中的鄭小六,雖說每回褡褳裡換回來的銅錢能多了一點,但寬裕的日子其實並沒有過上幾天。隨後菊子又一次臨產,這次卻是遇上難產,李大夫和接生的張嬸都來了,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孩子接生出來,女人產後虛弱,李大夫連開了好幾味藥才慢慢調養過來,奶水也不足,只好每天熬粥再撇出厚厚的湯汁來喂嬰兒,家裡的錢花的嘩嘩地像流水一樣往處淌。正自為難間,鄭小六卻在幾天前直接找上山來,問他認不認識捕蛇的人,要收購一條活的黛蛇,還只要雄的。
黛蛇是蝮蛇的一種,毒性激烈而味苦,且山林中數量極少,所以倒一般很少有人願意捕食這種蛇。宋大柱疑惑的問了下鄭小山,知道這個內弟為了早日升作小掌櫃而兢兢業業,幾乎從不離開他的櫃檯,不知現在他何以會這麼急不可急待,大老遠的為一條蛇跑上山來找他。
“我們鄭家本家的老太爺準備新納個小妾,聽說原是樓子裡當紅的頭牌,花了六千兩銀子才贖回的身子,這個月底就要行納聘之禮。”鄭小六偷偷的笑著說道:“這老太爺已經六十有七了,大夫給開了劑藥方補身子。別的都好說,就是這黛蛇,要用新鮮現殺的蛇膽熬製,不太好辦。管家鄭良來貨棧提貨,但貨棧裡也沒有,掌櫃的便開出四貫的高價向外收購。我聽說後,就直忙先跑過來跟你說,免得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