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算之道,源於觀察。
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總結其中的規律,根據規律來推算下一步的變化,觀雲觀星可知天時,觀山觀水可知地理,觀鳥觀獸可知馴養,推算萬物似是不難,然萬物有靈,而人乃萬靈之長,兼具萬物氣象,變化莫測,幾無規律,但亦有痕跡可尋,唯推算之道到精深可為。
由淺到深,有深及廣,周舒和妙諦一番長談,已是三月有餘。
“也不知道是誰教了誰。”
妙諦搖頭而嘆,看向周舒,眼神發亮,有許多滿足,還有一絲難掩的崇仰。
周舒起身,頗是恭敬的執弟子禮,“多謝仙師,在下才是受益良多。”
“受不得道友的大禮。”
妙諦立時還禮,緩聲道,“道友只是小節不明,然而你對大道的領悟,遠在我之上,這次論道,令我茅塞頓開,幾百年苦思也未能明瞭之疑惑,到今日為止,若我有所成,道友功莫大焉,不知該如何感激才是。”
相比輪迴,推算之道的確是小節,只是瞭解輪迴法則的一種方式,周舒向妙諦求教推算,自然也會談及到他對輪迴的許多感悟,這些感悟,基本上都是妙諦很少想過和根本想不到的,從談道之中,她得到的收穫比周舒還要多,而她修煉的暗合輪迴至理的九轉枯榮訣,怕是也要迎來一次突破了。
妙諦收益很大,而對周舒來說,他也已經滿足。
談道論理,他的推算之道一日千里的前進,他很有信心,用不了多久就能捅破那層紙,在輪迴上更進一步,了卻心願。
“是仙師自悟,和在下沒什麼關係。”
周舒帶笑拱手,“仙師,在下告辭。”
妙諦輕輕點頭,溫聲道,“不送,我需要很長時間的閉關,方能領悟透徹。”
離開無光谷,周舒看了眼採盈,好奇道,“採盈,這三個月裡,你一直在旁聽,悟到了什麼嗎?”
採盈只是搖頭,“沒有,本宮悶死了。”
“呵。”
周舒微笑不語,想要劍靈悟其他道,怕是還早了些。
“周,這次去哪?”
“五丈原。”
飛舟拔地而起,穿入雲中。
五丈原位於中州之側,聞名於世,這裡不分季節日夜,終日寒風蕭瑟。
當年大將諸葛維死於五丈原時,蜀國舉國同吊,悲歌傳出千萬裡,至今可聞,或慷慨,或激昂,或孤寂,或蒼涼,不時縈繞在原上,哪怕數萬年後,後人經行此地,亦能聽聞悲歌,念及過往,無不惆悵,感慨萬千。
諸葛維重生為人,在修仙界開創了一番新局面,建立諸葛世家,卻是後話。
對諸葛世家來說,五丈原是極為重要的地方,無論是紀念意義,還是用來修煉都是,這裡靈氣十分豐裕,在日漸凋零的古中州中,算是最突出的一處了,就算大秦山脈的許多地方,也不能與之相比。
但是這五丈原,卻從不屬於諸葛世家。
諸葛維對生前的蜀國君王劉豚極為忠貞,若沒有劉豚的三顧之禮,萬般信任,他也不可能有所成就,成為蜀國萬人敬仰的大將,因此,他就算重生為仙,也不願佔據古蜀國的一寸土地,寧在遙遠的西賀州落地。
五丈原一直屬於古蜀劉家。
劉家也是一個古老世家,不算大,起初是靠諸葛世家扶持起來的,當年的蜀國國君劉豚只是凡人,後世幾代子弟也沒有靈根,無法修仙,但諸葛維逆天改命,為劉家好幾代子弟不斷種下靈根,終於使得劉家成為修仙家族,便得以繁衍承續。
之後劉家也出了許多精英,有昇仙大能,和諸葛世家相輔相成,彼此共進,成就了修仙界的一番佳話。
兩家的關係一直極好,如同一家,但最近幾千年來,卻有疏離之相……
飛舟停駐在五丈原上。
荒草叢生,一片孤寂,遠處有許多墳丘拱起。
周舒感知四周,頓覺一股荒涼悲愴之氣由心而生,散發出去。
這種感覺,無法形容,古中州,人類發源之地,總有許多奇特之處,哪怕成了仙也未必能清楚。
“果然是無處不悲歌啊……”
此時,兩名修士望見周舒,遠遠飛了過來。
一名劍眉入鬢的年青修士,頗顯恭敬的行了一禮,“在下劉永,請問前輩來五丈原所為何事?”
周舒舉手還禮,“荷音派周舒,來見劉宣德公。”
“荷音派?”
兩名修士互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