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部分

設定圖,基本設計圖加起來都放滿了一個房間。

鐘面周圍和那個高聳的尖頂,則是另外一個主題的設計。

他們將表面的圓形聯想成太陽。而周圍地一切都是這個世界。從下到上都是有地面到天空,隨著所描述的空間的不同來選擇不同的內容。四個方向的鐘面分別表現平原,山川,海洋和城市,非常貼合宜城所處的地理位置。兼有寫意與寫實特點的浮雕,精美華麗得讓人嘆為

止。四個面最上面一圈表現雲彩與天空的內容練成了一體,來表現這個籠罩萬事萬物地天空的實質。而在其上,則是尖頂邊緣的那一圈。在這一圈除了雕刻出富麗堂皇地雲紋之外卻沒有大多裝飾了。或許,是大家不想太僭越地去想象這個世界裡天堂的樣子吧。在屋頂那個金字塔形的四個角上。則分別是傳說中鎮守天庭的四方的天庭四大戰將的雕像。在那個高度上,和真人等比例地雕像,實在是太奢侈了。尖頂上覆蓋的瓦片都是經過專門設計的。這些疏璃瓦全部安裝好之後,每一片和邊上兩片的契合都是相當完美的,而每一輪的瓦片遠看都讓人有種波瀾起伏地曲線感。每一片疏璃瓦背面都刻有文宇,各個不同,如果從最頂上那塊開始。沿著一定順序,整個尖頂上的疏璃瓦背面的字連起來,則是當年一統大陸的開國聖祖皇帝禱告上天,為萬民祈福的祭文。順便一提的是,雖然避雷針是黃銅地材質,但在尖頂頂端。安裝避雷針的地方,則是一個重達五斤的純金的底座。

立意,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足以讓七海塔成為這個時空藝術史上地豐碑。而實際上,那麼多美輪美奐的雕塑,絕大部分是人們肉眼無法看到地。從出資者開始,一直到最基層的工匠。實際上都是將自己對於完美的理想,傾注在了自己的工作裡,來做出自己的詮釋。不光是建築完成的速度,建築的質量,雕塑的藝術水平上。都讓人難以置信。在尖頂邊上,面向南方的那個天庭戰將。都後居然重塑了六次才讓大家都滿意。要知道,每一次敲掉原來的雕像,將石料運送到那個高度再安裝好,都至少要一整天。高空作業無法意料的危險性也無法阻止大家對於完美的追求。

作為這樣一個偉大的建築抽的創意者,總設計師和總承包商,葉韜的心裡無法不自豪。而他的熱情則迅速轉化為工作的動力。每天在鐘樓裡跑上跑下幾十次只是讓工作進行下去的最基本的條件而已。

按照設計圖整體制作的鐘室的核心部分在葉韜的指導下用了兩天安裝完成,和擺錘,和指標的連線部分,和作為動力的重錘等部件的連線和初步除錯也在十天內陸續完成了。在葉韜專門設計的滑輪組的幫助下,吊裝報時鐘的工作只用了兩天。雖然所有在工地上討生話的人都

悉滑輪。在建造有點高度的樓房的時候,只有滑輪能夠讓他們輕鬆地搬運,提升材料。但是,葉韜設計的滑輪組還是讓大家大為吃驚。由大大小小二十多組滑輪組成的滑輪組能夠自動地調節報時鐘的重心將拉拽的力量分配給不同的繩索,讓報時鐘在提升的時候始終保持著精巧

的平衡,提升到位後,只要稍稍調整一下位置就可以進行吊裝固定。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技巧,但葉韜的構思還是那麼出奇。

在宜城忙碌了一個月之後,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座鐘樓“七海塔”終於在的風季節之前完工了。雖然周邊還有些配套的小型工程,比如鐘樓周圍的小廣場上的綠化和花崗岩的地扳鋪設,以及圍統著廣場的一圈兩層到三層高的用於開設酒店,商鋪的小樓,但卻已然無法遮蔽大家望著鐘樓的崇拜的,敬仰的,讚歎的,不可思議的目光。

經過了幾天對於鍾室和其他元件的精密除錯,鐘樓終於在某個早上,在第一縷陽光照射在鐘樓的尖頂上,讓藍色的琉璃瓦開始閃亮的那個瞬間開始運轉。在宜城,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知道鐘樓開始執行的這個時間,也只有他們悄悄地進行著最小規模的慶祝活動。

包括葉韜,齊鎮濤,彭德田,閔越在內,一共有十二個人在鍾室上方,預定作為安裝器材進行時間校正的天文室裡。小衙們將買來的早點一路跑著送了上來,還能保將一點餘溫。這不是舒適的旋轉餐廳,但卻並不妨礙大家看著盡入眼底的洛河入海口整片的金光粼粼,看著腳下鱗次櫛比的房舍和街道在那裡喝著豆槳吃著“豐裕生煎”,而傳入他們耳朵的,則是規律地響著的咔咔的齒輪轉動的聲音。

到了街市上開始有人話動之後,終於有人偶爾抬頭看了看鐘樓,然後驚呼著提醒大家,這鐘在走動了。而一直到正午,報時鐘才第一次鳴響。

這張揚已久的鐘樓的首次鳴響,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