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把張恪調進京城,到了京城,就等於是猛虎入了牢籠,要怎麼處理,就看他們的心思了!
當然,他們還不想做秦檜,但是張恪勢力越來越大,必須敲打一下,趁著他進京,把手下的各個將領分化拉攏,重新把軍權拿回來。
少年得志,封侯拜相。
古往今來,這都是最榮耀的事情,就不信張恪不上當!
內閣信心十足,可是張恪偏偏就給了他們一個軟釘子。
就在洪敷敎回京半個月之後,張恪送來了奏摺,其中詳細寫了下一步的作戰方略。
張恪仔細分析,野豬皮雖然被打死,可是他的幾個兒子奸雄更勝其父,若是穩定了局勢,建奴的威脅只會更大,因此必須抓住戰機,利用老奴死後的混亂,打擊建奴,擴充實力,尤其是展開反攻光復的第一步。
以長生島為基地,攻取復州和金州,進而北上拿下蓋州,取得遼東半島的控制權,到時候和遼西走廊遙相呼應,收攏逃難的遼東漢民,共同牽制建奴。
隨後張恪詳細分析了雙方的優勢,老酋新喪,建奴群龍無首,雖有十萬大軍,可是無有絲毫用處。
而且復州,金州,蓋州等地臨近海洋,明軍可是海陸並重,憑著火器的優勢,足以戰勝建奴。
再有遼東漢民起義,星火還在,只要天朝王師駕臨,百姓必定簞食壺漿,迎接王師。
有此種種優勢,不立刻出兵,簡直對不起老天爺的恩賜。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
張恪在奏摺最後說道:“臣雖殘病之軀,然則不惜一死,盡忠大明,上報效皇恩,下解救黎民,願在長生島督師北伐,不光復故土,絕不會師!倘若微臣不幸殞命沙場,其餘諸將當戮力同心,共謀光復大業,不復遼東全境,恥為遼東兒郎!微臣之心,可鑑日月。懇請吾皇,體查微臣拳拳之心,臣不勝感激涕零。”
進了京城,就等於是陷到了泥潭裡,別想再抽身了。張恪豈會上當。
為了迫使朝廷屈從,張恪動員大量的人手,洪敷敎,包括姐夫鄧文通,他們一起散播言論,影響輿論,抬高士子們的熱情。
比如說“老奴死了,建奴就是一盤散沙,應該乘勝追擊。”
“遼東百姓哀嚎哭求,翹首以盼,王師駕臨。”
“建奴殘暴不仁,奴酋每日生啖兒童三個,同胞骨肉淪於地獄之中,終日嚎啕哭泣。”
……
種種言論彙集起來,無非兩句話,“大明該出兵!”“建奴不難對付!”
文人歷來都是容易忽悠的情懷黨,夢想著兼濟天下計程車子們知道建奴如此可惡,百姓如此可憐,又恰逢大勝,士氣高漲。他們聚集在一起,寫萬言書,上奏朝廷,請求儘快出兵解救遼東黎庶。
他們一動,那些言官也迫不及待地跳了出來,有給事中上奏,甚至說要給張恪開府建牙的權力,直接任免官吏,選賢舉能,一鼓作氣,蕩平遼東。
而就在此時,另外一份奏摺也送到了天啟的面前,上奏的人同樣分量極重,那就是內閣大學士,帝師孫承宗。
孫老師出關兩個多月,四處調查走訪,體查民情,軍情。
經過一番醞釀,終於拿出了他的大作。
在奏摺裡面孫承宗極力主張反攻建奴,不過他的方向和張恪不一樣,孫老師建議在大淩河和三岔河之間修築城堡五十座,烽火臺,墩堡若干。構築防線兩百里,囤積精兵十五萬,擇機攻取遼瀋,畢其功於一役。
孫老師的奏摺完美體現了三個大字,大格局!大規模!也包括大消耗!
如此工程,沒有千萬白銀是別想做出來……(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八章 海盜頭子
如日中天的張侯爺和督師大學士孫老師一前一後,提出了自己的平遼方略,一石激起千層浪,頓時如何平遼成了朝廷最熱鬧的一個話題。
不光是朝堂議論紛紛,在野計程車人更是指點江山,就連普通老百姓都毫不例外,說不上三句話,保準提到如何平遼,不說這個,就彷彿沒有見識一般。
相對朝野的熱情,內閣,司禮監作為大明的決策中樞,卻是沉默不語,一點動靜都沒有。
三位大學士照常辦公,處理公事,唯獨對張恪和孫老師的奏摺留中不發。
歡慶野豬皮被幹掉,順著民心士氣暴漲的時候,推行平遼方針,光復失地,正是應有之意。就好比一個樂章正演奏到**,突然停止。
攢足了力氣,打在空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