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微微顫抖。
宮神醫有些納悶,但還是點了點頭,灑脫一笑,道:“我想我應該就是你說的那個人吧。”
在外人面前,宮神醫對自己所謂神醫的身份從來都不遮遮掩掩,當然,也不會引以自得,只會平淡的點頭預設。
“宮,宮老。。。。。。我。。。。。。”
確認了對方身份後,施保的腦袋更暈了,說話也開始有些結結巴巴,詞不達意。
宮神醫面色不喜,壓了壓手,轉過身來,蹙眉道:“宇浩小友,經過你加減過後新增了牡丹皮的第一批逍遙散製出來了,但願意接受這個方子的人很少,他們都認為逍遙散是保健品,用於治病卻效果不佳。”
只要是談起醫術,宮神醫可以馬上忘記身邊的一切,施保自然也在他主動忽視的範圍中。
儘管施保很意外自己能在劉宇浩這裡見到宮神醫,但他心裡明白,現在不是他插話的時候,所以施保非常乖覺的閉上了嘴巴,靜靜等在一邊。
但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觀察施保的眼睛,就能從他目光中看到天橋下發現了冰糖葫蘆的孩子般渴望,以及面對劉宇浩時的深深震駭。
劉宇浩苦笑搖搖頭,道:“老爺子,是我考慮的太簡單了,如果當時我能聽從大家的意見,把逍遙散的名字改一下,我想大家接受起來應該更快些。”
在中醫裡面,有個叫逍遙丸的方子,是真正的千古名方,只可惜,在庸醫的誤導下,傳承了千古文明的藥方卻被單一用在治療女性血虛上,簡直令人哭笑不得。
逍遙散是由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生薑組成,古代時候的用法,是將前六味藥研成粉末,然後用生薑和薄荷與這個藥粉一起煮水,然後去掉藥渣,喝藥汁。
話說宋朝的時候,皇帝非常重視醫藥,他們建國之初,當時兵荒馬亂,老百姓疾病非常多,身體狀況也不好,那麼宋朝皇帝建國以後,就非常想讓社會穩定,休養生息,讓老百姓逐漸的恢復過來。所以他們非常重視醫藥。
古人重視到什麼程度?
當時,他們讓老百姓獻方,因為那個年代的人非常重視醫方,認為這個方子只要掌握了,治病的鑰匙就找到了,所以很多人家都收集這個秘方,各種有效的方。
那麼宋代皇帝就讓大家,老百姓獻方,獻方多了,給錢,甚至再多了就給官做,所以宋代蒐集了大量的醫方,宋代很多人都以蒐集方多為這個為榮。
比如說著名的大文人蘇軾,蘇軾他就蒐集很多方子。後來和另外一個科學家,沈括,沈括也蒐集了很多方子,他們倆人的方子合起來,出了本書叫《沈蘇良方》等等。
當時的整個宋朝的朝廷到民間,都有這個風氣。但是宋朝政府做得非常好,他們把這個方子蒐集出來以後,整理了出了幾部大型的方書。其中《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就是其中一部。
那部書是皇帝命令當時的太醫局編寫的,然後不斷修訂,直到南宋時還在增補。
現在使用的很多名方,都是出自這部書,比如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湯、藿香正氣散等,其中就有宮神醫所說的逍遙散。
宮神醫神色嚴肅,擺擺手道:“其實我贊成你的做法,我們做人要講究說實話,一就是一,咱們用不著迎合那些小人。”
所謂小人,指的是某些別有用心的醫生,他們為了增加自己的名氣,處處與宮老爺子做對,哪怕宮神醫說太陽是圓的,他們也要站出來指點一二。
其目的無外乎是妄圖藉此提高自己名望爾,對此,宮神醫每每都一笑而過,壓根就沒放在心上,只不過,這一次宮老是真憤怒了。
很多人認為這個逍遙丸就是女性的專利,是調經用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只要是有肝鬱、脾虛、血虛這三個問題的人,其實都可以用,無論男女。
在古代醫書上也有不少關於男性使用逍遙散的醫案。
在明代李士材就治療過這樣的患者,有一名男子渾身發熱,並且咳嗽得十分嚴重,請了不少大夫來看,有的用金匱腎氣丸補腎,有的用化痰的辦法治肺,都沒有什麼起色,最後請來了當時很有名的醫生李士材,也就是我在《這才是中醫》裡面寫的李中梓。
李士材分析這個患者的發熱、咳喘,實際是因為肝氣不舒引起的,這在中醫叫肝木反侮肺金,肝氣不舒,很多時候還會引起肺經的問題。那麼李士材用逍遙散,然後加了點牡丹皮,服了兩副藥,這個咳喘馬上就止住了,可見其用方之高明。
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