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保障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
葉首志、汪施才和陳水根帶著500名銅陵獵戶隊和180名工人進了虎頭嶺營地,先是把犧牲的11名隊員安葬到烈士墓地,在墓碑上刻上他們的姓名。葉首志手中有一本功勞簿,第一頁記的就是犧牲烈士的名單,記錄了他們的姓名、年齡、籍貫、犧牲的時間地點。從開闢營地到現在,已經有14名戰士安息在這裡了。
回到虎頭嶺,葉首志叫陳水根和楊少良清點繳獲的物品,將獅子山礦一千多公斤炸藥和**、導火索運到兵工廠。100枝三八式步槍先集中放在洞裡,等銅陵獵戶隊訓練結束後,再裝備給他們。鬼子軍衣、毛毯先交後勤隊保管,主要提供傷病員使用。還有幾個木箱撬開一看,全是日軍橢圓型手雷,楊少良拿起一顆仔細看了,高興地叫了起來,這是日軍91式手榴彈,在新四軍時叫它是甜瓜手雷,可以直接用擲彈筒發射。楊少良趕緊數了數,一共有150顆,趕緊叫鐵蛋他們小心翼翼地運了回去。陳水根跟他逗上了:哎喲,我和大隊長忙活一夜,都是在給你幹活啊。不行,你小子今晚要請客,請我們偵察隊喝酒。楊少良也不含糊:行啊,上次大隊長髮給我的獎金沒有地方用,正好請你喝酒。大夥都高興了,從過年到現在都沒嘗過酒味,今晚可要過過癮。
清點完物資後,葉首志和汪施才來到虎頭洞看望銅陵獵戶隊。葉首志在軍部時就聽說過銅陵獵戶隊。銅陵多山,狐兔獐麂雉之類的野獸不少,農家子弟喜歡在農閒時打獵,久而久之,代代相傳,養成一種勇武敢戰之風。鬼子打進銅陵,在城裡耀武揚威,橫衝直撞,到了鄉下卻處處遭到鳥銃、梭標、大刀的襲擊,在獵戶隊手裡吃了不少苦頭。
獵戶隊這次是100人編成一個隊,來了五個隊。汪施才拿出帶隊幹部名單:一隊隊長嚴朝宗,二隊隊長王可樹,三隊隊長高豐平,四隊隊長俞時新,五隊隊長張大力,都是獵戶子弟,縣委書記張東亮親手發展的黨員。葉首志對他們說了大隊的安排,先休息兩天,全體人員登記造冊,抽調50名年輕的最好能點識字的戰士到大隊部報到。保持現在五個隊的建制不變,各隊的班排長由隊長指定。等大隊黨委研究後,統一參加整訓。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
第5章 整訓
按照大隊黨委的要求,今年秋收以來,劉賢臣組織人力大量收購糧食、菜油、中草藥、布匹、煤油、煤炭和廢鋼鐵,還有一批從上海訂購的藥品、電筒電池、帆布膠鞋馬上也要運到。現在虎頭嶺營地儲存的糧食,能保證一千人半年的消耗。另外,在營地東北方向的宣城溪口、西北方向的涇縣蔡村、西南方向的涇縣黃田三個遊擊根據地,還各儲存了三百擔糧食和其他物資。葉首志聽後非常滿意,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可以專心考慮部隊和根據地的發展問題了。
三個連的戰鬥講評報告送給了大隊黨委,五個委員加上列席的馬雲飛和劉賢臣認真進行了討論。報告上說,這次戰鬥時機和地點選擇正確,部隊運動迅速隱蔽,作戰指揮上沒有出現大的失誤,戰士們冒著彈雨炸燬敵人碉堡,大刀隊敢於同鬼子白刃格鬥,隊員之間配合密切,擲彈筒班成功壓制敵人火力,擊毀敵人重機槍兩挺。
戰士們反映,夜間射擊心裡沒底,槍打不準。打碉堡只知道跑直線,躲避動作不熟練,三連一開始犧牲兩人就是這個原因。阻擊陣地石頭多,戰壕挖不下去,不少人擠在一起,鬼子重機槍晚上射擊火焰不大,戰士們以為是輕機槍,躲慢了一點,結果不少人受傷。向山下衝鋒時很多人摔倒。作戰單位之間聯絡費勁。人員受傷救護困難。後勤發的乾糧過了兩天就啃不動了,很多人是餓著肚子回來的。
黨委委員都認為這次戰鬥講評開展的很好,提出了很重要的問題。葉首志感慨地說:看了戰士們提出的意見,真比繳獲了鬼子的戰利品還要高興。戰士們說的很客氣,實際上是在批評我們這些指揮員水平不怎麼樣,大家要冷靜地想一想,我們從平時的部隊訓練,到戰鬥方案的提出,到戰鬥指揮,再到後勤供給,是不是還停留在過去打游擊時候的樣子?是不是光憑著一股不要命的狠勁就能打勝仗了?
徐長勝首先做了檢討:老葉說的沒錯,這次阻擊是我指揮的,認為只要戰前隱蔽好,打響後防守好就行了。沒想到敵人火力很猛,壓得我們不敢抬頭,要不是楊少良的擲彈筒,這回損失還要大。建議組織各連開展針對性訓練,推廣大刀隊戰鬥經驗。邵家旺說:平時訓練要求打得準、投得遠、走得快,沒有在戰術動作、戰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