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時父親病故,家境貧寒,吳佩孚一度想輟學掙錢養家,適值登州水師營招收年齡16至 2o歲的學子當學兵,要求每隔5天集訓1天,每月餉二兩四錢白銀。吳佩孚虛報為16歲到水師營當了學兵,其間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春為師。
在半兵半讀的學兵生活中,吳佩孚未曾中斷學業,第二次鴉片戰爭爆後,1858年中國與外國侵略者簽訂了《天津條約》,登州作為通商口岸之一對外開放,外國商船可以自由出入,鴉片作為合法的商品大量傾銷到登州。
登州所屬蓬萊縣地處該州東端,北臨黃海、渤海,成為炯毒重災區之一,吸食鴉片的人數劇增,縣城裡煙館林立。在此大環境下,吳佩孚最終並沒有沿著科舉的道路走下去,卻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菸民,成天陶醉於吞雲吐霧中。
因家境不濟,僅僅只是煙館“普通座”的座上客。1897年的一天,23歲的吳佩孚煙癮大,可“普通座”已無空位,吳佩孚與當地著名豪紳翁氏相商,想借用翁氏所包的“雅座”一角抽幾口過過癮。
誰知未過成煙癮,卻被翁氏踢了一腳,趕出了房門,於是為了出這一口惡氣,吳佩孚找到了當時蓬萊縣城很有名氣、由十個落第書生組成的“十虎”集團,求這些文痞、訟棍幫忙出氣。
於是,“十虎”大鬧翁府,結果被官府緝拿,為避禍,吳佩孚連夜逃往北京,窮困潦倒。為了餬口,他只有憑自己念過四書五經的能耐,刻苦攻讀“相命書”,為他人卜卦算命。
次年,駐紮在天津的淮軍聶士成部,因在四年前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傷亡慘重,奉命招兵,擴充隊伍。曾經在家鄉當過水師營學兵的吳佩孚,決定投筆從戎,到天津應徵入伍,從此踏上軍旅生涯。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