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秦二十八年的時候,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舟將覆,始皇急命人投玉璽於湖,風浪方止……然後此玉璽一直下落不明。直至秦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擋道,與從者曰:‘持此還祖龍。’言畢不見,此璽才復歸於秦。
沒有想到第二年,始皇就駕崩了。後來子嬰將此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用玉璽擊打王尋、蘇獻,結果崩其一角,不得已用金鑲之。
隨後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近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的時候失去此寶。沒想到今日上天將其授與主公,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我們宜速回江東,別圖大事。”
孫堅剛才夜觀星象,見帝星晦暗,然後就被上天指引得到了玉璽,此刻聽程普這番言詞,不由得心潮澎湃,暗道:“難道我果有登九五之尊的氣運?不然上天為何讓我看到帝星晦暗的下一刻,就幫我尋到了此寶?這豈不是說上天有意讓我取漢而代之。”
越想他越是抑制不住心中那股悸動,點頭道:“你此言正合我意。唔……好,我明日便託疾辭歸。“
程普點點頭。
眾人商議已定,便密諭軍士勿得洩漏今日之事。
誰想孫堅軍中有一人乃是袁紹鄉人,見孫堅想要密下玉璽逃回江東,便想要以此為契機向袁紹請功。於是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
袁紹聽說這件事後心中大震,給了這名同鄉賞賜,並將其暗留軍中。
次日,孫堅來辭別袁紹道:“堅近日抱有小疾,恐怕無法繼續追擊董賊,欲返回長沙,特來向公辭別。”
袁紹冷笑了一聲:“偶有小疾……呵呵呵……你得的是傳國玉璽之病吧。”
孫堅聞言神色大變,失色道:“本初何出此言?”
袁紹哼了一聲,“我等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公既獲得,就應該當眾留於盟主處,待誅了董卓後,復歸朝廷。今日你欲匿之而去,意欲何為?”
孫堅知道此事絕不能承認,狡辯道:“本初想多了,這玉璽怎麼可能會在我手中啊?”
袁紹見他還想狡辯,怒叱道:“還想狡辯,我且問你……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孫堅死鴨子嘴硬道:“本初莫要冤枉我,我根本不知道你說得是何物,何必如此相逼?”
袁紹怒道:“我勸你快快交出,以免生禍。”
孫堅見周圍諸侯都目含異樣地看著自己,知道今日若沒個交待,恐怕是過不去了,便指天為誓道:“皇天在上,我若果得此寶,私自藏匿,異日不得善終,死於萬箭穿心之下!”
眾人見孫堅如此賭咒發誓,有不少人就信了他。轉而紛紛勸袁紹道:“文臺如此說誓,想必無有玉璽啊。”
袁紹怒哼了一聲,喚‘昨天報信的軍士’出列道:“孫文臺,你看清楚了,打撈之時,可有此人否?”
孫堅見竟然是他帳下親兵,不由得大怒,“爾乃我帳下親兵,竟然敢編造謊言,誣陷於我!”當即就拔出所佩之劍,要斬那軍士。
袁紹見狀亦拔劍道:“你竟然當我面斬人,簡直是欺我太甚!”
袁紹背後顏良、文丑見狀皆拔劍出鞘,此二人先前因為渤海有事遲到了一步,前幾日已歸到袁紹帳下。
孫堅背後的程普、黃蓋、韓當見顏良、文丑竟然拔刀了,亦掣刀在手。
眾諸侯見兩家這是要有火併的態勢,趕忙一齊勸住。孫堅隨即上馬,拔寨離洛陽而去。袁紹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趕往荊州,送與刺史劉表,教其與路上截住孫堅奪取玉璽。
眾人還沒等散去,人報曹操追董卓,戰於滎陽,大敗而回。原來高軻救下曹操後,和曹操商議了一陣,覺得雙方人單勢孤,獨自追擊‘已經有所警覺的董卓的十幾萬大軍’恐怕力有不逮,於是‘由曹操回來報之眾諸侯’讓眾人提兵接應,高軻則是一面收攏平民一面尾隨騷擾,延緩董卓去長安的程序。
袁紹聽說曹操回來了,便命人將曹操接至寨中,要會眾置酒,為曹操排憂解悶。曹操哪有心思喝酒,當著眾諸侯的面,將‘他與高軻的計劃’報給眾諸侯,勸道:“此時正是滅董良機,望諸位速速進兵!”
袁紹沉吟了一下,說道:“出兵之事,稍後再提,孟德一夜廝殺,恐怕已經疲憊不堪,先吃些酒宴再說……來人,備酒!”
曹操一怔,隨即看向眾諸侯,見眾諸侯也隨聲附和,勸自己先吃些酒宴,哪還不知道眾人根本就沒有出兵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