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登州這邊也沒好多少。一下子湧入這麼多人口之後,本地非但無法利用這些勞動力,反而因為爭奪生存空間,爆發了遼民和山東人之間的嚴重矛盾。雖然陳新在文登起家之後,依靠興辦捲菸廠等工業,吸收了一部分剩餘人口。但相對於登州本地原來就不少的失佃農夫,還有不斷湧來的數以十萬計的遼東難民,還是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而且,那些渡海南逃的遼民,大多數也更願意待在登州府城,彼此照應著過日子——因為登萊巡撫孫元化這個著名的明末洋務派,為了儘快編練出一支有戰鬥力的西式新軍,在登州主要依靠招募遼東逃兵來補充兵力,導致在登州形成了很多全是遼鎮兵丁的營頭,不少遼東逃人也習慣性地依附他們生活。

但這種狀況卻激起了登州本地人的極大不滿——東江鎮長期缺糧少餉,遼軍為了填飽肚子,一向是坑蒙拐騙、明搶暗偷無所不為。到了山東之後,那些混上了兵額,吃上了官家俸祿的逃兵倒也罷了,很多沒被選上的逃兵,居然喬裝打扮去洗掠各處村寨,殺得好些村子雞犬不留。而登州遼兵則為他們撐腰,大玩官匪一家的遊戲,於是山東人和遼東人的矛盾愈發熾烈,在鄉下民間都到了互相攻殺為常事的地步。

即使在登州鎮起兵造反,攻克府城之後,山東本地人跟遼東難民之間的矛盾,還是沒有得到化解。相反,由於登州鎮百般設計謀奪土地、設立軍屯,用以安置軍屬和附庸人口,與縉紳大戶為敵的緣故,登州、萊州這邊的“土客矛盾”,一下子變成了更加複雜的三方大亂鬥,每天都要砍掉幾十顆腦袋才彈壓得下去。而至少十餘萬衣食無著的遼東逃民和潰兵,究竟該如何安置,如今的登州鎮也還沒想出一個妥善的對策。

除了從遼東渡海逃亡而來的東江鎮難民之外,山東本地的流民同樣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大問題。今年的中原處處大旱、赤地千里,莊稼顆粒無收,河南固然是重災區中的重災區,山東的西部幾個府也好不了多少,到處都是逃荒的饑民。很顯然,衰朽殘暴的明朝官府,根本沒有辦法應對這樣的饑荒,只能緊守住城池,靜等時間解決問題:在封建王朝的大多數時候,除了少數財政寬裕的盛世之外,按照傳統儒家官員的理念,當籌措不到足夠的賑濟糧食之時,解決災荒的最快捷策略就是短時間內劇烈的人口消亡——只要放任這些卑賤小民相互攻殺,再加上更多的飢餓致死,“過剩”的人口自然大量減少。等來年開春,沒餓死的農民自然會回去耕種田地,民亂也就消亡了,衙門裡的大老爺們也可以繼續做他們的太平官。至於期間或許會有若干家富戶縉紳受害……那就只能怪他們運氣不好了,人生在世哪能沒有幾件不稱心的事呢?

——在抗災救災方面,明末官府表現出來的情況,已經不僅是無能而已,而是到了徹底無視的地步。

但流民卻不會安心餓死,而是會竭盡一切能力搞東西吃,或者逃亡到能夠吃上飯的地方。雖然三面環海的山東半島素來土地貧瘠,物產不豐,並非饑民逃亡的最佳選擇。但如今河南和北直隸大旱,去了那邊也找不到吃的。南直隸雖然富庶,但聞香教亂軍卻堵住了南下之路,跑到那邊去的流民全都被充了炮灰,在攻城戰之中填了壕溝……相形之下,據說被登州軍戶經營得頗為繁榮的膠東,反倒是一個好去處了。

更兼入夏以來,山東地面上戰禍連綿,又製造出了更多的戰爭難民——在人道主義思維早已深入人心的現代世界,戰亂地帶的人們都被逼著背井離鄉,更不要說軍隊公然燒殺百姓已成常事的明末時代了。

於是,自從入秋以來,從四面八方湧來的逃難流民,就讓負責登州鎮民政的文吏幾乎愁白了頭髮——此次扯旗造反原本就是倉促而為,登州鎮的軍械和糧食儲備皆不算充足。如今突然增加了那麼多張要吃飯的嘴,因為扯旗造反的緣故,一時又難以從南方輸入大量的糧食,頓時就有了一種不堪重負的感覺。

然而,正當陳新大帥準備狠下心腸,把這些實在養不活的流民,驅逐到別處地界自生自滅的時候,全球華人穿越者同盟的鋼鐵戰艦卻從天而降……於是,登州鎮對待流民的態度,也立刻隨之一變——駐紮在佔領區邊緣的登州鎮下屬各部隊,都收到了就地賑濟和收容流民,並且向後方港口轉運的軍令……

※※※※※※※※※※※※※※※※※※※※※※※※※

萊州,沙河(中國叫沙河的地方似乎特別多,光是我知道的沙河就有五條。)

一座剛剛落成不久的軍營旁邊,穿著紅色戰袍的登州鎮士兵關大弟,正跟他的同僚們一樣,手裡緊握著一杆長槍,注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