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臨危一死報君王”,崇禎帝朱由檢與永和帝朱以海只怕也不會承他的情吧!
於是,崇禎六年的十二月初三日,在原內閣首輔周延儒的勸進之下,少福王朱由崧於南京皇城登基稱帝,改年號為弘光,史稱弘光帝。同時又拜大清皇帝皇太極為義父,自稱“兒皇帝”。
接下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南京有了弘光皇帝,那麼也應該有相應的朝臣。但問題是,在之前的戰亂之中,南京朝廷的尚書、侍郎們幾乎逃了個精光,只剩下以周延儒為首的大貓小貓兩三隻,一時間根本湊不齊一個朝廷六部的班子。再說了,大清八旗發動傾國之兵,犧牲了那麼多勇士,好不容易才打下了南京城,難道接下來還要發揚大公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真的讓大明在這裡復國嗎?
面對這種狀況,皇太極陛下再一次充分展開了他的發散性思維,提出了“一個朝廷兩塊牌子”的合理化建議——只見皇太極笑呵呵地拍著朱由崧的肩膀,對這位畏畏縮縮的“兒皇帝”說道:兒子啊,既然你拜我為義父,那麼咱們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就不該分彼此,我的朝廷就是你的朝廷,我的臣子就是你的臣子,這樣既省事又省錢!從此大清和大明融為一體,再也不會有衝突,豈不是一樁好事?
——昔日後晉高祖石敬塘割讓幽雲十六州,�